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部分阅读(1 / 2)

80公斤?挺好

一个好莱坞女星说:给我一副埃塞俄比亚难民那样的身材吧,但是不要让苍蝇围着我飞。这话说得非常政治不正确,让讨厌好莱坞的人找到了攻击的口实。但追求骨感的姑娘们可能就不这么想了,所以下面的新闻对她们来说可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克洛伊?马歇尔今年17岁,身高米,体重80公斤,看上去绝对是一个偏胖的女孩,但她在刚刚结束的“萨里(郡)小姐”大赛中,艳压群芳,勇夺桂冠。克洛伊说:“说实话,我的对手们都太骨感了,看着她们骨瘦如柴的单薄身子,我就感觉我一定会赢。”

在40公斤的女孩子都会觉得自己“胖了”,然后到处打听减肥手段的今天,克洛伊?马歇尔的获胜让人振奋。这让人禁不住想起电影《阳光小美女》的主人公,7岁的奥莉芙,也是个小胖子,虽然她在影片的结尾处“选美”失败,但依然受到观众的喜爱,因为她给家庭带来了快乐,让家里人团结起来,不再是互不关心的“陌生人”了。

到底是胖一点美,还是瘦一点美,这是个老问题,我要举出杨贵妃的例子或者“楚王好细腰”的典故,估计大家都要开骂了。时代不同,标准也不同,但无论胖瘦,都有自己的优势,不然说书的怎么会说“胖大的魁梧,瘦小的精神”这样的话呢?林黛玉瘦,很美,在她身上,“心较比干多一窍”倒无所谓,“病如西子瘦三分”更能吸引人;薛宝钗胖,也美,她给宝玉的感觉是“品格端方,容貌丰美”,甚至“人多谓黛玉所不及”,但当宝玉说她“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时,她还是“不由的大怒”,可见在《红楼梦》那个年代,胖子也是不受欢迎的,不然宝钗怎么会急?

有些人,追求瘦身已经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比如说蔡依林,体重只有39公斤,却声称还要减肥,姑娘,再减你就成名片了!著名大嘴宋祖德调侃蔡依林为了洗脱自己和艳照门的关系而悬赏求证的事,居然说蔡依林是炒作,说她没和陈冠希拉上关系,是陈冠希看不上她,因为她瘦。看看,瘦已经成了罪状了,虽然宋大嘴的话有很多靠不住,不足为证。

拉杂写这些,没别的,只是作为一个胖子,看到另一个胖子在选美中获胜,很是高兴,盼望着胖人有更多扬眉吐气的机会,哈哈。

第二华人站

第五篇大荒山奇闻录(1)

海选王妃

大观园里,渴望成为宝玉太太或者侍妾的,远不止黛玉和宝钗,那些大小丫鬟有此念头的也不在少数。袭人、晴雯这样天天和宝玉耳鬓厮磨的不说,就连金钏这些宝玉他妈王夫人的人,都跟宝玉调笑甚欢,说些不三不四的话。要我看,没有嫁给宝玉想法的,除了鸳鸯、彩霞等少数几个明白人外,也就傻大姐了,就连蕙香这样的小丫头都说得出“同日生日就是夫妻”这样的话来,可见宝玉之受欢迎。

分析宝玉受欢迎的原因,实在有点多余,对比2007年9月2日斯威士兰国王选妃的情况,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了。

在非洲南端小国斯威士兰,成千上万穿着七彩迷你短裙、赤裸上身、唱着圣歌、手持芦苇的少女从四面八方汇聚到皇宫前,轻歌曼舞。这既是斯威士兰一年一度的“芦苇节”,也是国王姆斯瓦蒂三世一年一度的选妃盛典,今年出炉的将是他第14位妃子。9月3日,这场盛会在斯威士兰王室居住地落下帷幕。(据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实际上,这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卫生状况都很要命,新闻里说,斯威士兰从1999年起,人均寿命只有30岁,孕妇中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达40%,70%的人口平均每天花费不到一美圆……斯威士兰工会联盟秘书长表示:“我们有一个难题就是国王被赋予了所有的权力。”

大观园里的丫鬟们如果能嫁给宝玉,也就成为了平儿、赵姨娘一样的“半个主子”,所以嫁给宝玉或者国王也就成了姑娘们的愿望。在贫困中生活过的人,都能明白嫁给国王会是一个什么结果,那是一步登天,彻底向贫穷说再见啊。

不由得让人想起一句话,在有些国家,权力阶层不但不管穷人的死活,甚至连医疗教育都不操心,那还要这些人干吗?贾宝玉家还好,对听话的奴才起码还给请个医生,比如晴雯就受过太医的诊治;可一旦主子认为她是个“坏人”,她就只好被抬出去等死,她也果然被抬出去,果然等死,也果然死了。

你也叫张超?

我的朋友张超闲着没事儿自恋的时候,到百度上google自己的名字,发现有个模特,女的,叫张超;有个乒乓球运动员,男的,叫张超;有个学者,老的,叫张超;有个编剧,一级的,叫张超;有个将军,三国的,叫张超;最要命的是,有个什么好男儿,粉嫩粉嫩的,还叫张超……我都替他郁闷,干吗非起单名呢,你要叫个张恩超或者张超超也好啊,就不会陷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里了。

双名比单名有着天然的优势,重复率很低,当然,王熙凤除外。老太太,也就是贾宝玉他奶奶找了女先儿,也就是说书的来家里,女先儿一说道:“这书上乃说残唐之时,有一位乡绅,本是金陵人氏,名唤王忠(这名字,啧啧,我们单位办公室主任就叫王忠),曾做过两朝宰辅,如今告老还家,膝下只有一位公子,名唤王熙凤。”大家一听就乐了。这是《红楼梦》第五十四回。王熙凤到了散花寺,无心瞻仰佛像,磕头求签,才摇三下,筒里一根签直蹿出来,上面写着“王熙凤衣锦还乡”——汉朝有王熙凤求官的故事,被凤姐赶了个巧。这是一百零一回的故事。

这么难的名字都重成这样,古人太有才了。当然,名字起得太偏了也不好。我教书时,有个学生叫徐(bèi,意思是成串的珠子),被很多人念错,还被人起了外号,先是非非,后是狒狒,很漂亮的小女孩,天天被人追着喊狒狒,多难听啊!而且这个字字库里都没有,以后办理证件一类的东西相当麻烦。

看到一个资料,中国人姓名重复最多的是张伟,达290706个,以下分别是王伟、王芳、李伟、王秀英,另有新闻说名字最多的应该是王涛,无论哪个正确,我都深有体会,因为我认识的人里,叫这6个名字的,加一起至少有20个。

话说我的朋友张超,有一天去windfolwer喝酒,见到一美女,凑过去搭讪,一来二去熟了,热烈聊天。第二天早晨,无意中看到美女的身份证,后悔不迭:“自己人不搞自己人,你你你,你也叫张超?”(这段编的,超嫂别信。)

冠军们的幸福生活

假新闻的产生方式,有很多种。比如信息提供方说谎,比如记者轻信传言没有仔细调查,比如被采访者说了以后又不认账等等。最要不得的,是记者无中生有,故意作假,编造故事。

第五篇大荒山奇闻录(2)

最后一种情况的发生比较少见,但绝非没有。比如大名鼎鼎的《华盛顿邮报》有个叫珍妮?库克的女记者,就虚构了一个生长在吸毒家庭的8岁小男孩的故事,并以此获得了普利策奖——当然,很快,这个故事被怀疑,然后被揭穿,奖金也被追回。这是普利策奖唯一被追回的奖金了。

这几天,我看到一个故事,也够悲惨。故事发表在湖南的一家报纸上,说的是湖南一个水上项目的亚锦赛冠军、美女唐颖,退役后因为不愿意被人包养而不得不靠摆小摊过活,而她的同伴张悦因为被人包养,生活富足。新闻故事里,所有的人物都是化名,甚至也不说主人公曾经从事的是什么项目,所有的地点也模糊得让人难以查找……我的意思是,很多退役运动员的生活已经足够悲惨,如实报道就足以说明问题,无论出于何种目的,编造这种故事都是没意义的。

果然,湖南体育局出来辟谣了,一一列举了湖南水上项目冠军目前的幸福生活。我一向对官府的很多声明都持怀疑态度,但这次我只好信了,不但因为他们的说法比较周全,还因为原故事里确实没提供一点有效信息。

用谎言去对抗恶,等于是给恶添了翅膀,任它翱翔。《红楼梦》里,用撒谎的方法想达到目的的人很多,贾环就是其中之一,他趁无人之机,告诉自己的父亲贾政,宝玉想强奸母婢(金钏)而致人跳井。以此为诱因,宝玉遭到了有生以来最严重的毒打,几乎死翘翘。虽然金钏之死宝玉的确有很大的责任,但“强奸”之说就是彻头彻尾的假新闻了,那最多算调戏,甚至是二人之间在调笑。贾环恨宝玉,因此编造谎言欲置其于死地,但他自己呢,还不是被更多的人所唾弃,丝毫提升不了他的地位。

编造亚洲冠军悲惨遭遇的记者,估计也够呛,哪个报馆还敢要呢?不过他可以改行,听说《百花故事》正征文呢,学学余少镭,未必走不出自己的新路。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毫无疑问,鸡蛋是好东西,缺不得。我少年时,鸡蛋很缺,只有到了过生日时,我妈才给我煮两个。我拿着这俩鸡蛋到处炫耀,所有人都羡慕我,尤其是我姐我哥,他们没的吃,哈哈。活该,谁让他们那天不过生日呢。不过,等他们过生日的时候,会学习慕容复,让我也郁闷一天。

《红楼梦》里,鸡蛋也是个罕物,柳嫂子就说过:“你们深宅大院,水来伸手,饭来张口,只知鸡蛋是平常物件,那里知道外头买卖的行市呢。”她还道出了买鸡蛋的艰难:“不知怎的,今年这鸡蛋短的很,十个钱一个还找不出来……四五个买办出去,好容易才凑了二千个来。”

可见鸡蛋自古就经常缺,直缺到我的少年时代。说到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似乎上升到哲学高度了,我对哲学不大在行,但最近看到的新闻让我了解了一个事情,那就是,不用有鸡也可以有蛋。

《郑州日报》报道,在郑州,已经出现了人造鸡蛋,制造过程也不复杂,原料是海藻酸钠水溶液,再加上色素、明矾和明胶之类的东西,就成了。有人为了让人造鸡蛋口感好点,还好心地加了些淀粉、面粉和蛋黄素。

我不知道海藻酸钠水溶液有没有毒副作用,不过报道里说成本很低,这真让人心动。既然鸡蛋这么短缺,那么人造鸡蛋的商机想必很大,完全可以不像现在这么偷偷摸摸地搞,光明正大一点嘛。我少年时鸡蛋没吃过多少,但人造肉还是吃过一些的,虽然是豆制品,口感和营养也差不到哪儿去。这种办法多了,对付可能到来的短缺大有好处。

我在网上看到,美国马里兰大学的博士生贾森?马西尼在《组织工程学》杂志中撰文指出,他带领的一个研究小组已经找到了在实验室内制造人造肉的两种方法。马西尼介绍说:“它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调节肉中所含的营养成分……此外,人造肉还可以减少因养殖家禽而带来的污染;人工养殖肉类动物会消耗大量水资源和土地,而人造肉只需要很低的成本。”

看看,东方西方想一块去了,这才叫东西合璧、殊途同归呢。

不过,这个美国博士还在研究阶段,我们这边的人没怎么研究直接上市场卖了,比洋人快多了。想看书来第二华人书香吧

第五篇大荒山奇闻录(3)

当惊世界殊

宝玉曾经两次梦入太虚仙境,第一次后还发生了青春的首次梦遗。庄生梦蝶,醒来后分不清谁幻作了谁。如果说梦境也是一种生活的话,宝玉的生活未免单调了些,无非是些柜子,柜子里放些册子,册子上有些歌子,歌子咏的是他亲近的一些女子……反倒是他所谓的真实生活更复杂而又精彩。

跟宝玉比起来,波兰人格莱布斯基无疑错过了很多东西,这位65岁的铁路工人1988年在一次事故中成了植物人,直到19年后的今天才苏醒过来,神女无恙,世界不同了。首先,在他入睡时,他的4个孩子还在上小学;他醒来时,4个孩子已经为他生下了11名孙子孙女。其次,怎么说呢,19年过后,世界已经不是他的世界了。

人在波兰,他应该记得一个叫瓦文萨的,这个人在他入睡时还是造船厂的电工,他醒来后该人已经做过一任总统并退休;他还该记得米奇尼克,这个在16岁的时候就被哥穆尔卡点过名的中学生现在成了很多人的精神导师;他睡着时,波兰的企业还属于所有人的代表,他醒来后,这些企业已经化整为零,真的属于了它的所有者了;他睡着时,柏林墙还横亘在柏林市区,他醒来后,这道钢筋水泥制成的墙已经被拆分成无数小块供旅游者买去收藏。

他还错过了声中,高兴了,据说还喜极而泣,泣过之后,拉朋友们出去喝酒,喝了不少,又请大家到当地最高级的桑拿浴去洗洗。

话说那家桑拿浴,大厅里有一只鹦鹉,专门对前来的客人打招呼,一般的情况下,有客人进来,它会说“你好”,客人走的时候,它会说“再见”。可是,那天,未副到场时,鹦鹉什么都不说,未副一怒之下,把笼子拿到了自己的房间里,但未副百般挑逗,鹦鹉依然是徐庶进曹营,大有任你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之态。

鹦鹉据说是通人性的,林黛玉死后,她养的鹦鹉居然还说“快掀帘子,姑娘回来了”,闻者欷。林黛玉活着时,鹦鹉还能背诵她的诗呢:“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尽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高雅得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