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一会儿白日梦,洛二左右晃了晃腰,重新走回到屋子里,拿起了窗沿下边立着的油纸伞,接着出门撑开伞,走进了泥浆满布的院子里,院子里有着十三块砖,从屋檐一路铺到大门口,砖与砖间隔大致相同,都是平日里洛二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之后放置的。踩着砖过了院子便是大门,大门早已不中用,褪去了鲜艳的颜色,记录下了岁月流失的痕迹。洛二锁了门,转身撑伞走进胡同。
伞是旧伞。
胡同是旧胡同。
洛二是新的洛二。
许是下了许多天雨的缘故,胡同里出奇的干净,两边已经长了青苔,中间是被冲刷干净的石头小路。经历过长久的风吹日晒雨淋后,胡同里每一块石头的表层都已经变得光滑圆润,平日里都要防止不小心滑倒,更别提更加湿滑的下雨天了。
洛二小心的走在路上,低着头仔细地选择着落脚点,藏青色的短裤随着腿来回摆动,时不时蹭上几滴雨水,八成是裤子在劈腿。
“来一碗豆腐脑,一笼肉包子,豆腐脑多放胡萝卜碎和咸菜!”撑着油纸伞来到了一间早点铺。还没进屋,洛二就扯着嗓子喊上了,喊话的功夫收起雨伞进了铺子,进门找了左手边靠窗的一张桌子坐了下来,把伞顺手靠在右手边的桌子腿上,没过多久,店家就端着豆腐脑和小笼包放到了洛二面前,豆腐脑层次分明,圆碗溜边,豆腐脑上边是各自划分地盘的胡萝卜碎和咸菜碎,额外加了辣子丰富了味道,洛二忍不住直接用勺子搅匀,然后用勺子送到嘴里,刚咽下的时候再吃一口小笼包,直接不能自拔,浑身熨熨帖帖。
埋着头三下五除二吃完早饭,付了两文钱走出铺子,熟练的撑开油纸伞,洛二准备去往老柳街西头的学堂。
经过一天的冷静,洛二觉得对于修行这种事情,还得是跟着何先生混。
何先生是七年前来到胡同里的。当时的学堂还是间废弃茅屋,用泥土掺着秸秆垒起来围了那么一座院子,也同样是用泥土盖起了三间小屋,正对着大门是主屋,两个侧屋分别在主屋两侧,西南角是茅厕。当时的院子一直是开放的,周边的小孩基本都在里边躲过猫猫,玩过家家,洛二也曾有幸是其中一员。但是自从何先生来了之后,那座院子就被何先生买下改成了学堂,一开始大家只当看热闹,毕竟周围的人都觉得孩子早点出海打渔学会本事才是正道,后来何先生就找到孩童的家里挨家挨户的劝,还许诺孩子只要来上学,每天都能喝到新鲜的牛奶,大家一听,想着既然有人帮忙看孩子,还能让孩子补充营养,也就纷纷同意了。
洛二也是那时候见到的何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