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野新生-第十七章 白手起家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都市言情>乡野新生> 第十七章 白手起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七章 白手起家(1 / 2)

这几天,韩二牛任何地方都没有去,父亲的打铁铺也没有去帮忙,其实现在市里早就工业化了,打铁基本没什么活了,但是附近的老乡还是挺照顾他父亲,真要算起来,还是外面机械化的产品便宜,但是经过几十年的经验锤炼,他父亲的手艺也不是盖的,至少他们都说韩铁匠的铁器用着最顺手,这也就是手工作坊最后的倔强吧。

其实从他爷爷那一代开始,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但是之前交通一直不便,乡民一般很少外出,所以淳朴的乡民,倒是一直支持着这个有上百年历史的铁匠铺。现在铺子已经没有了过去气派,父亲更是在20年前,把铺子关掉,回到家里做起了老熟客的经营模式,现在不是熟客,父亲已经不再接活了。其实现在打铁也不赚钱了,有时候还需要倒贴钱,虽然大家都不容易,但是大家都不傻,所以有的时候,一袋谷子,一袋烤黄豆,经常性的出现在门口。所以这些年,韩二牛倒是没有饿着过,而且他们家是东山为数不多的,能够自给自足的“富裕户。”当然,这里还少不了他母亲的功劳。

虽然现在东山只有两个屯子健在,但是鼎盛时期,9大村寨那不是吹的。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多都已经烟消云散,但是很多活下来的人,都加入了其他村寨,经过十几轮的演变,现在虽然只有两个屯子,但是都是当年9大村寨留下的火种,所以,一些珍惜工种,也留了下来。

柳编,顾名思义,就是用上好的柳条编制的一种手工工艺,是具有中国民间传统特色的手工技艺。而这项工艺也只是当年村子里留下的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种罢了。

虽然东山地势不低,但是也有很多适合柳树生长的地方,俗话说的好:“有山必有谷,有谷必有河。”而东山当年就有一条山谷。说起这山谷还有一段历史,过去的不说了,太过久远,无从考察。但是当年抗战时期,村民逃难,就是在这里避过了当时的战乱,可惜的是战争的原因,当年的美景已经不复存在。村里头都叫他温溪谷,因为谷中有一条小溪而得名,这条小溪因为常年山间流水,而后经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常年保持温和的水温而得名。听说当年山谷的墙壁上还有一些名人字画,不过韩二牛小的时候去过,小溪早已变得几近干枯,而温水也早已不知所踪,当年的狂轰滥炸,不光夺走了很多人的性命,也同样摧毁了不少优美的山川河流。

不过幸运的是,这条山谷虽然大体已经不在,但也形成了一些狭窄的山涧,而这里就生长着一种不知名的柳树,有经验的老人说它很像杞柳,但是个头又不对,大概是它的一种变种吧。

而正是有了这些柳条,东山的柳编手艺,才得以保留。它的母亲来自西边的西山屯,祖上听说是南家寨迁移过来的,但是已经历史久远。但是柳编的手艺,他母亲倒是一直没有落下,从小他的母亲就通过柳编的手艺给家里带来了不小的收益。但是近些年来,因为人口的极度流失,成年劳动力大多数离开村子谋生,常年不回来,人少了,用的当然也少了,所以这柳编的生意也是越来越不好做了。

但是他却是知道,柳编可是在不久前,被加入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点就说明国家对于现在这些国家的历史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所以我在没回来前,就已经准备搞这个项目了。但是因为用的人越来越少,所以现在还靠这门手艺生活的人,还有手艺在身的人数,他是真的不了解,不过,这一点他倒是不担心,作为东山的柳编扛把子之一,他的母亲应该知道一些信息。所以在和母亲沟通以后,她答应二牛会帮他问问,毕竟她也好几年没关注了,现在他母亲属于咸鱼状态,属于半闲着半工作模式,毕竟现在用的人少了很多。

但是韩二牛知道,随着国家的大力支持,这些临近失传的文化遗产,都将会有机会爆发出自己的光芒,而韩二牛要干的就是在这条历史运河之中,撑起一条小船,带领大家迎风起航。

今天,他并没有去村支部,因为昨天才开完会,没有几天他们干部是不可能完全消化的。他们的文化程度韩二牛是不担心的,当年他们有些人还辅导过他的功课,虽然只是小学知识,但是也说明村里的干部文化水平在附近邻村,已经算不错的了。当然这点也归咎于老支书的多年付出,当年他就喊出:“再苦不能苦娃娃,再累不能拖教育!”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