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几日,丁鑫都在忙着筹备南下的物资、兵马。在这过程中,郭愠曾经隐晦地提到曹操并没有向并州发出矫诏,实际上曹操、袁绍等人也并没有邀请丁鑫出兵的意思,或许在他们眼里,失去丁原的并州将会是一盘散沙,尤其是看到匈奴南下劫掠,更是对一致不看好丁鑫这个毛头小子。
得知这些消息,丁鑫明白,自己的等候是多余的。不过,他已经学乖了,曹操不带他玩,自己也要凑上去!反正他已经打退匈奴人,尽管并州贫瘠,可自己手上好歹有一些兵马,张辽、徐晃也都是历史名将,实力上或许比不上其他诸侯,但是恰逢盛会,过去看看能否捡到几个便宜也是可以的,那是史上赫赫有名的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想想都激动。而且,自己名义上的父亲-丁原是死在吕布手上的,如果不出兵报仇,法理、道义上都说不过去,也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声望,要知道古人对于孝道可是十分看重的。
雁门诸将都知道丁鑫有出兵洛阳的打算,听说了虎牢关的战事,个个心痒难熬,纷纷请求领兵出征。丁鑫却一直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写写画画,直到有一天,他将一张详细的图纸交到了郭愠手上,并且专门叮嘱道“迅速召集太原、雁门两地的工匠,把这个制作出来,名字就叫‘曲辕犁’!”
是的,丁鑫这几一直根据自己有限的记忆和前世浅薄的文化知识,回忆印象中的曲辕犁,最后推导出这张图纸,这可耗费了几百张纸的代价,要不是他身为刺史,一般人还真不舍得如此消耗纸张。
“这个‘曲辕犁’就是主公这几天的研究成果?”郭愠好奇地问到。
“当然,这个‘曲辕犁’十分重要,你要高度重视起来,尽快在太原、雁门推广开来。”丁鑫自信地说道。
开玩笑,这可是鼎鼎大名的“曲辕犁”。这几乎是古代耕犁的巅峰之作!汉代的犁是长直辕犁,耕地时回头转弯不够灵活,起土费力,效率不很高;与之相比,曲辕犁有几处重大改进,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畜力。因此,曲辕犁无论是外形上,还是性能上都是彻底碾压现在的长直辕犁,就算是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耕犁的结构也没有明显的变化。
不过考虑到并州的气候也就只能一年一种,古代的粮食种子也不像现代那样高产,自己的地盘本就百姓稀少,多年战乱之后,耕地抛荒甚多,就算是现在努力开荒、补种,明年也是很难在粮食上自给自足。唉!没办法,只能走一步是一步,往后在想想办法吧。
次日清晨,丁鑫升账召集众将议事,正式告知众将准备南下讨伐董卓。
郭愠作为文官之首当先出列,拱手道“禀告主公,我部为了应对匈奴南下,原有的士兵和临时征召的青壮共有两万五千人,大战过后,只剩下不到八千人,而且前几日遣散了部分老弱回乡开荒、屯田,如今手上的兵力不足五千。”
“五千?那还真是兵力雄厚呀!”丁鑫无奈地自嘲道。堂堂一个并州刺史,只有五千士兵,还要分守太原、雁门两郡,实在捉襟见纣。
张辽听了神色一动,提议道:“主公,此次我招募来的三千羌人骑兵并没有经历硬仗,损失较少,正好可以用来南下讨伐董卓、吕布,以报老主公之仇!”
郭愠闻言却是忍不住掠了张辽一眼,拍手赞道“张将军此法甚好,不但可以解决南下兵力不足的问题,还能削弱羌人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