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入都尉北城之后,屈突通反思战败原因,除桑显和怠军停战之外,那支突然袭击隋军背后的骑兵才是引发隋军大溃败的始作俑者。而让屈突通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那支数百人的骑兵是怎么出现在隋军身后的?战前他曾做了充分侦查,摸清了战场地形及大小道路,并做了相应布置,每条与唐军援兵相通的大道他都布置了相应的阻击兵力,凡能通过一匹马的小道他也都布置了哨位,同时他还布置了两千游骑随时准备拦截唐军援兵,可以说屈突通在攻打唐军南山营寨时,便完全切断了南山营寨与外界的所有联系,唐军骑兵根本不可能悄无声息的出现在隋军身后,然而事实的当头棒喝却敲打得屈突通晕头转向!唐军骑兵究竟是如何绕到隋军身后的?屈突通满心疑问,却无人替他解惑。
唐军战胜后,并未趁胜攻打都尉北城,而是继续按兵不动,因为李建成知道屈突通已经没有能力救援长安了,只要屈突通窝着不动,他便不会攻城,当此之时,拿下长安,平定关中才是大局,只要无碍大局,他不会去招惹那头困兽。
潼关激战的同时,河东也爆发了激战,李渊命河东唐军猛攻蒲坂,尧君素没有让屈突通失望,击退了唐军,守住了蒲坂。这时候唐军才意识到尧君素并不比屈突通好对付,就算没有了屈突通蒲坂依然是块硬骨头。
河东唐军攻城失利损失惨重,李建成连忙上书李渊言明利害:蒲坂困兽犹斗,此时攻城必遭拼死抵抗,我军损失必然惨重,故切不可强攻坚城,为今之要,重在长安,只要长安一破,蒲坂困境之敌其军心民气必遭重挫,届时恩威双至招抚即可,此不费一兵一卒尔,故为今之计,宜围困蒲坂断绝其与外界的联系,尤其是与屈突通残兵的联系,使其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中,逐渐消磨其军心士气。
李渊看了李建成的上书深以为然,下令河东唐军继续围困蒲坂城,断绝其与外界的一切联系,严防死守勿使屈突通残兵一兵一卒入城,违令者严惩不贷。
……
另一边在李建成与屈突通对峙鏖战的同时,李世民统率右军出征渭北,三辅之地(冯翎,扶风,京兆三郡之统称。)一马平川正合唐军骑兵驰骋,兵锋所指,无敢抗者,皆俯首献降。唐军所到之处,官吏百姓,仕绅豪杰,无不扶老携幼箪食壶浆前来迎候,李世民一律接见安抚给予赏赐,并招揽贤能有才者加以任用,唐军招贤纳士的消息一传开,各地有识之士均争相前来投靠。同时唐军招兵大旗一竖,远近百姓皆蜂拥而至,每日到军门应募者多达千人,唐军兵力迅速扩张,直到大军行至泾阳时,李世民右军的兵力竟扩充到了九万余众,且扩张之势丝毫未减,右军兵力还在膨胀。
随后李世民大破盘踞在泾阳地区的稽胡义军刘鹞子。
这个刘鹞子虽说挂着义军的羊头,可卖的全是狗肉!刘鹞子本是稽胡商人,见隋朝衰败,天下大乱之际,基于商人投机的本性,他认为这是他中兴稽胡的天赐良机,于是他散尽家财招揽稽胡游民,以稽胡人为核心拉起了一支队伍,小则打家劫舍,大则抢州夺县,无恶不作。曾与另一股反隋义军刘迦论部合兵,后被屈突通歼灭于上郡,刘迦论战死而他这只鹞子却溜了。刘鹞子兵败之后,颇有些心灰意冷,本想就此隐姓埋名,了却残生,可谁曾想这天下更乱了,朝廷自顾不暇哪里还管得了他,于是一无所有的刘鹞子赌徒的心思又活泛了起来,爱赌才会赢,没有了赌本,他反而不怕输了!刘鹞子重新召集旧部,又迅速在渭北纠集起了一支人马重操旧业,直到李世民到来。刘鹞子知道自己不是唐军的对手,但心想着自己手里多少还有些筹码,可以和唐军讨价还价,再不济大不了带着自己这一票人马投诚过去,怎么也得封个将军、公侯,而且他早派人私下里打听了,就连孙华那点家底,投诚过去都封了个冯翎太守、武乡公,自己这几万人马投诚过去怎么也得封个郡公吧!如是想着,刘鹞子就坐着自己的美梦等着唐军来招安呢!
可李世民却不这样想!李世民到了泾阳之后,便派人打探过刘鹞子,发现刘鹞子这家伙的风评极差,百姓们平日里敢怒不敢言,但唐军一到问起刘鹞子,百姓们无不对其咬牙切齿,捶心痛骂。李世民知道这家伙作恶多端,身上积累太多民怨,是万不能收归麾下的,那样只能脏了自己的手,不过正好杀了他为民除害,争取更多民心。说实话,李世民还真没把刘鹞子放在眼里,刘鹞子匪军军纪败坏,战力并不强,说是乌合之众都是抬举他,平日里也就欺负欺负老百姓,打打县兵罢了!不值一提,但李世民做事素来稳重,就是明知敌人乌合之众也没有掉以轻心,暗中布置兵力分三面布下口袋阵向刘鹞子营地罩去,并以轻骑绝其后,而李世民则亲率八百玄甲重骑自任先锋直接突击刘鹞子中军帅帐,擒贼先擒王。
果然如预料中的一样,刘鹞子匪军不堪一击,李世民率八百玄甲重骑突入刘鹞子中军,剑斩刘鹞子,纵马驰骋如入无人之境。
当李世民踏破刘鹞子中军,举起那颗满脸惊骇的头颅时,刘鹞子匪军立时崩溃,三面大军一压到,匪军纷纷弃械投降。
随后李世民申明军纪,兼并了刘鹞子的部队。渭北百姓听闻刘鹞子匪军被唐军歼灭,无不拍手称快,奔走相告,直如过节一般,当地百姓皆拉牛牵羊至李世民军营慰劳将士,可唐军将士却无一人敢取,军门前前来劳军的百姓越聚越多,拥堵着军门,最后还惊动了正在与众将议事的李世民。
“感谢将军为民除害。”
李世民领着众将一到军门,百姓们伏身便拜,李世民也连忙拱手行了一个军礼,说道:“乡亲们快快请起,本将安敢受此大礼,乡亲们都快请起吧!”
领头的乡绅族老拱手说道:“将军仁义,我等敬仰将军恩德,特来劳军请将军勿要推辞。”
“我义军入关本为惩奸除暴,安敢言谢,更不敢言恩,乡亲们把东西都拿回去吧!恕本将不能领受。”李世民拒绝道。
“这……”
百姓们听了李世民的推拒之语,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领头族老沉思了片刻抱起一坛酒说道:“将军,其他的东西您不收也罢!不过这坛酒请将军务必收下,就算是乡亲们给将士们的庆功酒吧!”
李世民略做思索接过那坛酒说道:“好,那本将就替将士们收下这坛酒,谢过乡亲们,来人传我将令,把从刘鹞子匪窝缴获的财帛都分发给乡亲们。”
百姓们一听连忙推辞道:“这怎么能行?不行,不行,使不得,使不得……”
领头族老连忙摆手说道:“将军,万万使不得呀!”
李世民高声解释道:“义军只为惩奸除暴,匡复天下,如今乱贼已除,这些不义之财本就取之于百姓,理当归还,乡亲们生计也很艰难,切莫推辞。”
“将军仁德,谢将军。”
领头族老领着一众百姓再次参拜,李世民也连忙躬身还了一个军礼道:“乡亲们,都起来,切莫再行此大礼了,本将实不敢当啊!”
李世民扶起领头族老,族老顺手拉过一旁的大约十六七岁的小伙子说道:“将军,这是老朽的孙儿,就让他跟着您打仗去吧!”
李世民顺口一问:“老人家,您孙儿是家里的独子吗?”
“原本不是,前两年乱兵过境抢粮,他父亲兄长都让乱兵给杀了,母亲也自尽了,若非老朽和这个孙儿藏在山洞里躲过了一劫,恐怕此刻也是荒草一堆了。”老人说道伤心事竟伤感地落下泪来,旁边的青年和周遭的百姓也都哭成了一片。
饶是见惯了生死李世民望着一众哭泣流泪的百姓们,也不禁悲从中来,拒绝道:“他是您唯一的亲人,恕我不能带走他,义军征兵不取独子。”
“将军,老朽求您了,就让他跟着去吧!这种苦日子乡亲们早就过够了!老朽相信你,相信义军,早点打完了仗,好回来过安生日子。”老人说着就要往下拜,李世民连忙扶住老人,眼中含着泪光道:“老人家,我……我不能让你们家断了香火呀!”
老人斩金截铁的说道:“只要能让乡亲们过上太平日子,断子绝孙也值了,老朽看将军也不过才二十出头,就已血战沙场,老朽一个独孙又有什么舍不得的,将军您就收下他吧!”
这时人群中走出数十个青年一齐拱手道:“将军,我等小民愿追随将军,从军效命。”
李世民望着老人希冀的目光和那数十个青年坚定的眼神,他知道无论如何也不能冷了百姓的心:“好,你们我收下了,刘弘基。”
“末将在~”
刘弘基拱手道。
李世民说道:“把他们编入亲兵营,随行帅帐。”
“是。”
刘弘基应声道。
随后李世民打开那坛酒,命人给那几十个亲年都到了小半碗酒,高声说道:“军营有禁酒令,不准饮酒,但今日本将破例了,就以这碗酒敬乡亲们,也敬你们,希望你们不负众望,为家乡父老立功,百姓信我,我亦不负百姓,我李世民也在此立誓,他日若不还天下以太平,死不入土,任鸟兽吞食,干。”
李世民与众人一饮而尽,顿时人群中爆发出震天动地的呼声:“将军万岁,义军万岁~”
李世民扫视着兴奋呼喊的百姓们,不禁心中慨叹:百姓是水,社稷是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千古兴衰概莫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