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东明听张彦哲说完,伸出大拇指连连叫好:“厉害厉害!不愧是大作家,这么偏门的历史你都知道,佩服!正如彦哲所说,这个张家大宅就是由冲天大将军坐下安远将军张献诚所建,具野史记载,当时黄巢军大败,负责守卫的张献诚部5000兵马后被杀到百余人,带着黄巢的独女突围,后来至此地,本打算过安居乐业的生活,谁料想,唐朝官兵至此剿匪,将整个村庄夷为平地。”
“你怎么知道这么多?!我记得你是工科生啊,怎么历史学的跟专业课一样?”看潘东明说的有些得意忘形,陆皓将图纸递给他狐疑的问。
“额……呵呵,都给你们说了,我是探险社团的主席,我们有很专业的团队和很痴迷于历史的队员!这些事情,史书上也有记载,《新唐书》就有载:唐僖宗中和四年(884年)六月,黄巢在莱芜虎狼谷与唐将时溥决战,兵败自刎。七月,唐僖宗在大玄楼举行受俘仪式,武甯节度使时溥献上黄巢首级,另有黄巢姬妾二三十人。黄巢从子黄皓率残部流窜,号“浪荡军”。唐昭宗天复初年,黄皓在进攻湖南时,为湘阴土豪邓进思所伏杀。至此唐末民变结束。”被问的有些尴尬,潘东明连忙解释道。
“我们凭什么相信你说的都是真的?”陆皓又说。
“你们凭什么不相信我?其实我都说啦吧,我也是好奇,想探一探究竟,毕竟上一次我们来,经历的那些事情挺刺激的,我这么做也是满足下自己的好奇心。我们的社团关注张家沟村的神秘事件也很久了,论话语权,我想我更有分量!反正我也来了,你们不带我,我就自己走!”潘东明耍起无赖来。
“好啦好啦!我们也彼此交交心,其实我们真的没有太多的意图,既然来了,我俩就舍命陪君子,陪老潘满足一下好奇心。不过老潘,你带着图进山,目的性这么强,一定还有别
(本章未完,请翻页)
的目的吧?你要是不说清楚,恐怕我哥哥不会答应啊。”张彦哲忙打圆场的说。
潘东明很识趣,眼珠子一转就说:“其实我来之前,已经了解过这个张家大宅的信息,一直相传黄巢起义军的宝藏被藏在这里,在那之后的历朝历代都有好事者来此寻过宝,但都无终而果。直到我前一段时间听说这宅子里有一个地宫,里面藏有宝贝,所以才想来看看,如此而已。”
“地宫!?”张彦哲和陆皓都惊讶的说。
“是啊!也许那枚价值连城的玉佩就在那里面!你们见过那个玉佩么?!”潘东明话锋一转,变成了质问的口气,一般要是有人这么质问,被质问者都是条件反射的回答正确的答案,很显然潘东明在诈陆皓和张彦哲,陆皓始终沉默,张彦哲则云淡风轻的说:“啥玉佩!你脑子坏啦?你不是说玉佩在地宫么?我们怎么看到?”
“哈哈!我是瞎说的!那咱们走吧?”潘东明挠了挠脑袋,恢复了一副呆萌的状态。
自从潘东明异常的出现在张家沟村时,陆皓与张彦哲就提起了万分的警惕,他们明白,这一切都讲不通,即使再完美的理由,解释这次与潘东明的偶遇,都显得那样没有说服力,他俩之所以还在静观其变,就是想看一看潘东明究竟想干什么!他们心中都有一种感觉,就是他们要找所谓最终的答案,所谓的解除诅咒的法门,或许就在潘东明所说的地宫之中,所以他俩妥协了,因为这次真的离真相那么近。就像你面前有个盒子,你知道里面装着一个东西,现在却不到撕开的时候,你却要去猜盒子里的东西是什么?!
陆皓看了一眼走在前面的潘东明,趁其不注意,朝张彦哲比划了一个圆的形状,张彦哲心领神会,轻轻的在自己胸口口袋的地方拍了拍,示意还在!刚刚潘东明反常的询问了玉佩的下落,他冒着被怀疑的风险询问,可见他的目标是“鸳鸯玉佩”,这也可以让他们大胆推测,夜袭韩静芳的人,很有可能是潘东明!
……
进村的路,是一条铺着大青石板的石头路,青石磨损严重,在一些地方能清晰的看到车辙的印记,有些地方覆盖着厚厚的苔藓,村里房屋的墙上,用漆涂写着具有历史感的标语,整个村子少了上一次来时的阴森,多了一份平静安逸。
步行百余米,三人来到了那座挂有“明德惟馨”牌匾的张家大宅前,大门依旧没有落锁,但却是紧闭的,门栓的连接处,有明显被撬动的痕迹,正如潘东明所说,这里经历了千余年的沧桑巨变和多少好事者的光顾,能有现在的样貌,已经很不容易了。
时至中午,三人很快来到了张家祖宅的最后一进院落,按照潘东明牛皮纸平面图所标识的位置,地宫就在这里!此院落约有50米见方,正中有一座凸起的假山,假山上有一座精致的亭子,假山后应该就是韩静芳跌落的后崖,院落中树木参天、郁郁葱葱,一条鹅卵石铺成的路,蜿蜒隐匿在杂草之中,看样子,这里像是一座大户人家的后花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