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民们各奔东西,慢慢稀散开来,江渔毕竟是个孩童,紧跟着一些人漫无目的的走着,不知走了多久,天色渐渐深黑了下来,江渔随着他们露宿在路旁。清晨醒来,一位老伯见他可怜,掰开一半馒头分给了他,江渔早已饥肠辘辘,几口吞下,和众人继续前行,又赶了几个时辰的路,进入一个小镇,远处的嘈杂声越来越清晰的传进大家的耳里。
“这位老爷,先给我吧,我都饿的不行了!”
“大叔,再给我两个馒头吧,俺娘在那边呢!”
“不要挤,大家不要挤!这是我们枕老庄主乐善好施,闻得临县闹洪灾,特在此施舍路过难民之粥饭,暂解肚腹之饥,大家排好队,都有份的!”一中年管家模样的人在路边喊道。
聚集过来的百姓逐渐平静了下来,江渔他们一行人也凑到了跟前,排好了队。
那位老伯刚排到前面,接过两个馒头,一碗粥,后面一腌臜汉子晃着身体挤了过来,蒲扇般大手在笸箩里抓起三个馒头揣进怀里。
“哎,你怎么抢上了,去排队,都有份的!”管家说道。
汉子恍若未听见管家的话,双手又捏起几个馒头转身就走,他这一猛回头,撞得老伯一趔趄,馒头撒了手,粥碗也摔在地上。“哎,哎!站住!你这人怎么回事啊!”管家旁边几个家丁喝道,要去追赶汉子。管家伸手阻止,摇了摇头:“唉,算了算了!”
江渔在后面扶稳老伯,弯下腰捡起馒头,吹了吹上面粘着的浮土,见吹不掉,他轻轻地把馒头的外皮剥落。
“脏了就别要了。”
江渔闻声抬头看一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少年拿了两个馒头走了过来。
“给你。”少年伸出了手。
“这一样能吃的。”江渔说着拿起手中馒头咬了几大口。
“哦,嘿嘿,你饿了吧?”少年看着江渔的样子笑了起来。
“嗯嗯!”江渔答应着打量起少年,见他面容圆润,梳个鹁角(古代儿童的一种发型),衣着光鲜,一看就是富贵人家的孩子,江渔才注意到他后面还跟着一个不大的女孩,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正盯着他看。
“你家大人呢?”少年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