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欣便笑道:“不是的,大娘,您是这梅家子巷人吧?”
大娘头也不抬手也不停地答道:“我十三岁来到这梅家子巷当童养媳,到如今都五十年过去喽,这油果子也炸了三十年了啦。”
若欣便从兜里掏出些铜钱,给我们每人都买了个油果子。我咬了一口感到有股油哈味,心想这跟我之前尝过的那些地方特色小吃比起来可差远了。嘴里还在咂吧着这油果子的滋味,却听若欣接着问道:“大娘,跟您打听个人行吗?”
大娘做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了生意,便也脸上堆笑起来:“打听谁啊?要是这里的人,别说认识,就是上三代我都熟得很呢。”
“您知道有个叫王瞎子的人住在这吗?”
“谁?王瞎子……”油果子大娘露出回想的神情。
看着她的表情由自信渐至茫然,大家的心情一下子从期待又变成了失望,敢情认识这条街所有人上三代的人都没听说过,那真没法找了。
见大家悻悻然的样子,大娘可能对刚才的夸口感到有些尴尬,忽地说道:“那……王瞎子是没听说过,不过之前西街那边倒是住过一个眼睛看不见的老汉,带着家里人开了个油坊,可是去年就关了店门,人也不知去向了,可能是生意不好吧。”她边说边指着西街的方向,接着又好似自言自语地说:“说那老汉看不见,可我找他买过好几次油,倒从没见他拿掉过油瓶子,钱也能摸算得清楚,只是眼睛好似得了病似的,看着怪吓人,跟他买油的人都不敢细看他的脸呢。”
若欣赶忙接着问道:“您知道他是在哪家店铺吗?”
“万香飘油坊就是了。”大娘继续目视着前方,一副已经沉浸在回忆当中的样子。
辞别了大娘,大家趁着雨势稍弱的时候赶紧前往西街的那家万香飘油坊。我跟在后头,心里忍不住想道:“这卖油老汉怎么给油坊起了这么个名字?忒俗!要是在什刹海和后海那一带,粮油副食品店都得叫永裕、德通、益亨啊什么的,比这个什么万香飘大气多了。”
拐过了两个街角,终于在西边大街上的一个比较偏僻的角落找到了一个矮矮的门脸,比起外边大街上的那一片气派,显得寒酸了许多。店门已经紧闭,看来早已人去屋空,只有门边歪歪斜斜地悬挂着一块已经褪了墨迹的手写招牌:万香飘油坊。
我们走上前去,若欣很礼貌地敲了敲门,许久没有人回应。
张建又用力敲了几下,还是一片寂静。志平没有这样的耐心,便用力推了推门。门并没有上锁,两扇门板上只是用一个小钩子搭在一个圆环上,一受力便“咿呀”一声开了。
屋子里黑乎乎的,带着一股潮湿的霉味,没有一点人生活的烟火气,显然早就空置许久。张建划开一个火引,点燃了随身携带的一根短短的蜡烛。接着微弱的烛光,大家才能将屋子里看了个大概。地板和家具早已蒙上厚厚的灰尘,油腻腻的墙壁和桌椅板凳,倒在墙角的几个大大的油桶,还有几座废弃的简易压油机,显示这里之前主人的营生。
大家在屋里走走看看翻翻,想要发现这个可能不是瞎子的王瞎子留下的一些蛛丝马迹,但许久过去,除了不知不觉地粘了一手油污,还蹭脏了衣服的前胸后背外,实在没有什么收获。
“师姐,你看这是什么东西?”志平忽然叫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