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七月,胡菲儿拿到了一中的录取通知书,全家高兴坏了。因为一中是市重点,师资和生源都很雄厚。在这样的环境里,不愁学习跟不上,因为一旦有下滑迹象,残酷的大环境会逼着自己一点一点补回来。
胡菲儿刚入学时,还没有分文理科。学校对新一届高一学生进行排名的方式就是安排一次摸底考,名次在前30名的分到一班,每个班都分30个学生,以此类推。说来也巧,胡菲儿那届刚好有八个班,240名新生。
更巧的是,胡菲儿排在年级211名。
家里人知道了以后,倒没有因为成绩而对她甩脸或者冷落她。但是胡菲儿自己心里清楚:已经垫底了,不努力的话谁也帮不上自己。虽然学校配备的师资力量都很有水平,但是对排名靠后的班级关注程度明里暗里都没有对排名靠前的班级多,从日常的很多细节都看得出来。比如如果一个三班的同学和一个七班或者八班的同学都拿着试卷去办公室找老师答疑,老师不管是谁先来的,一定是先给三班的讲,而且一说就会说很久。轮到七班或八班的同学时,时间所剩无几是经常的事。
你能说这是歧视吗?
但是好像也不能说什么。
而很不
(本章未完,请翻页)
幸的是,胡菲儿就遇到过这种尴尬的情况。轮到她的时候,离下节课只有三分钟。
看着手里等待答疑的试题,她心里很不是滋味。在回班的路上,她看见楼道里有一个姑娘背靠窗台,手里拿了一摞试卷,似乎是在等人。
“宋小笛!”远远看到一个身影在向她们这个方向招手,是老师喊了她。那不是教七班和八班的地理老师吗?可是自己在的班里好像没有这个人,很有可能是隔壁班的。
胡菲儿拿着卷子蔫头耷脑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但是她记住了那个靠着窗台的女孩的身影。
学校对七班和八班的忽视程度日益严重,到最后老师到两个班去上课都会不言不语,直接拿出上一次考试的卷子或者前一天留的作业,然后把答案一字一句全部写在黑板上。写完后会问一句:“有不会的吗?”如果有人举手示意老师,老师就会走到他身边,看看是哪道题,然后回到讲台上,从自己的皮包里翻出该题的解析直接拿给举手的学生。
这样的课竟然持续了两个学期。
终于在高一下学期,学校举行了文理分科考试,并分别划分了a班和b班。八班被划为了文科a班,一班、二班和三班被划分为了理科a班。从小数数都数不明白的胡菲儿,高一一年早已受够了理科的折磨,那些公式让她直接记都费劲,更不要说推导和实际应用了。所以在分科考试的时候,她把大部分精力留给了文科,理化生的卷子认真答的内容非常少。
结果她还是发挥失常了。
没错,她去了七班,也就是b班。
你是不是以为她会和宋小笛成为同班同学?
有时候命运就是这么捉弄人,这次分科,宋小笛考到了a班,文科。
连续两次大考发挥失常,胡菲儿已经没脸面对自己的家人了。但是分科以后,学校颁布了一个新的政策:让a的学生带b班的学生共同上进。而胡菲儿经过抽签,被分到了宋小笛那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