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兵分三路,一路命王龁当指挥官,攻陷赵王国的武安、皮牢,一路命司马梗当指挥官,攻陷赵王国西北要塞太原、上党郡,一路由自己亲率,打算直扑hd。
韩王国跟赵王国战事连连失利,输得一败涂地,惊慌失措,请苏代西入秦王国,送最贵重的礼物给范雎,问说“白起是不是要进攻hd?”
范雎说“当然。”
苏代说“赵王国一旦灭亡,秦国王就成了天下共主,白起战绩彪炳,势必位列三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你也得俯首称臣。你会心甘情愿的当他的属下?就算你心甘情愿当他的属下,恐怕他也容不下你。秦王国攻击韩王国,占领邢丘、上党。那里的人民宁愿受赵王国统治,也不愿受秦王国统治,人心向背,昭然若揭。灭赵之后,人们势必四处逃亡,北方人逃到燕王国,东方人逃到齐王国,南方人逃到韩、魏。此时,秦王国所得的人口红利,能有多少?只会得到一座座空城,对秦王国而言,接受割地,才是最大的利益。为什么要让白起立功?”
范雎心动,向嬴稷建议说“秦军倾国出战,舟车劳顿,军心疲劳,如果出什么差池,恐怕前功尽废。不如让韩赵割地讲和,等我们的将士休息回复之后,再行出击。”
嬴稷同意范雎的看法。于是,韩王国割让垣雍,赵王国割让六座城,缔结和约。正月,嬴稷下令班师回朝。白起眼看他的灭国功劳被破坏,对范雎怀恨在心,二人之间,从此有了嫌怨。
赵国王赵丹,任命赵郝为割地特使,办理六座城的移交。
虞卿对赵丹说“秦王国攻击我国屡战屡胜,是因为疲劳才撤退?还是有余力挺进,却因为爱大王才撤退?”
赵丹说“当然是因为力量不足。”
虞卿说“秦王国因为没有夺取的力量才撤退,如今大王却把他们没有力量夺取的城市,送给他们,是帮助敌人攻击自己。明年,秦王国再发动攻击,我军主战力全数殉国,恐怕再也无法补救。”
赵丹不敢马上决定。恰好楼缓来赵王国,赵丹跟他磋商,楼缓说“虞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赵王国跟秦王国缠斗不休,天下各国无不欢欣鼓舞,他们仗恃着强秦的余威,向被削弱的赵王国下手。大王应该迅速的割地求和,各国认为秦赵和好,赵王已安抚秦王的心,便不敢打赵王国的主意。否则,各国将利用秦王国的愤怒,趁着赵王国筋疲力尽,乘人之危,趁火打劫,起兵瓜分,赵王国将会覆灭,还谈什么割地不割地?”
虞卿听到楼缓的建议,大吃一惊,晋见赵丹说“楼缓的计谋细思极恐,使人战栗,那样做将使天下各国对赵王国的立场提出质疑,不肯提供援助,赵王国就真的孤立无援。而且割地又怎能安抚秦王的心?事实上割地只会暴露赵王国懦怯无能。我建议拒绝割地,并不是坚决拒绝。我的意思是,秦王国要求大王割让六座城,假如你把六座城割让给齐王国,秦王国对齐王国,怀有深仇大恨,它肯眼睁睁看你采取行动?于是,你虽然丧失了六座城,却可在秦王国那里得到补偿。假如大王在国际上宣布此项决定,齐王国接收六座城的军队,还没有抵达边境,秦王国带着厚礼的求和使节,已来到赵王国国土。这时候再跟它缔结和约,韩王国、魏王国也必然敬重你,你一举跟三国建立友谊。秦王国有秦王国的道路,赵王国有赵王国的道路。”
赵丹感激接受,派虞卿东赴齐王国,共同磋商因应秦王国的方法。虞卿还没有回国,秦王国求和使节,已到hd。楼缓得到消息,匆匆溜走。赵丹封虞卿一个城市,作为酬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