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翻娱乐圈-第八章,不该这样的啊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都市言情>干翻娱乐圈> 第八章,不该这样的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章,不该这样的啊(1 / 2)

总有人拿王傻根当作其中的励志代表,但事实上王傻根的经历真的害苦了一帮横漂北漂,因为他的个例真的不具有任何代表性。

他确实也是从一个底层并且半路出家没啥业务能力的群演混起来的,但又有几个人知道他在出演傻根之前就已经是盲井的重要参演者并且获得了湾湾金玛奖的最佳新人!而他早年在少林寺的成长经历让他比百分之九十的群演拥有了更高的起步。这样的起步让他可以拥有的是比普通群演更多的机会和选择,他的好学和天分也让他在这些机会里不断磨砺着自己欠缺的业务能力的同时不断拓展自己的人脉。看过树先生的人都曾经有过一个怀疑,这主角真的是王傻根?原来傻根演其他类型的角色也可以演的这么好。而看过大闹阿三的人都有过感慨,虽然无比稀烂但傻根竟然都可以组局当导演拍片了。

所以这几十年才出了这么一个王傻根不是没道理的,有梦敢想是好事儿但能沉淀下去并为此坚定的努力勤奋的过完每一天的又有多少?横漂也好北漂也罢,漂!不仅仅是一种居无定所的生活状态,更是一种仿若飘萍前路未卜的迷茫心态,是不忘初心继续坚守还是在现实面前选择妥协?每年几十万的群演里,有人满腔热血想要大展身手闯出自己的一片天,也有人在走投无路之后只能失魂落魄地选择离开。梦想照进现实里的故事终究只是属于电视和小说里的。

确实相比偶像和流量他们的外貌没有任何优势,本身也没有太多的话题性,但不管业内还是观众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会说长得不好就成不了角儿,不会营销自己就不会演戏。这些东西和业务能力,艺德品性什么的都不冲突,因为那些真正对演员二字看得更重的艺人总会想尽办法摆脱自己突出的外貌优势想要拓宽戏路去转型。比如那位黑了之后就再也不想白回去的古校长,虽然他也经常会洽烂钱但如果这些钱是被他拿去建学校那再癫狂的键盘侠也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角度来对线。

而在业务能力上,还真的不一定谁比谁更烂。记

(本章未完,请翻页)

忆的片段里就有一部很有意思的片子,小宝的路人甲,一部真正由横漂们出演的电影。再外行也能看得出来那些呆板的稚嫩演技,笨拙到几乎每场都是用力过猛假到出戏的片段让人想笑却又笑不出来。因为眼里看到的那些可能会是假的,但那些假戏之中的真情实感却再真不过,真实的让人觉得残酷。他们在演么?也许这本就是他们各自的人生啊。

而且他们不是不想演得更好但从来没有过系统的学习和积累,他们连如何磨炼的法子都没有更别提有个领路人之类的存在,用力过猛恰恰足够证明他们的努力和珍惜。而且他们欠缺的也仅仅只是一个个机会啊,为什么这些机会宁可被轧戏轧到抠图数数的流量也不能给他们分上哪怕一星半点。别说什么男配女配了,就是个几分钟露脸镜头三五句台词的角色在他们眼里就是天降的彩票一般弥足珍贵,赌上全部也要争取的机会。

如果说每一代人努力的方向都是让后代能够在一个越来越好的环境里享受到比自己一辈子里更多更优越的好东西,那又是为什么如今吃着满汉全席的我们会给下一代人留下一片满是喂x的荒唐呢?这不是什么代沟产生的认知差距,因为除非是个傻子或者瞎子才能昧着良心说出后来的那些玩意儿比现在这个年代的演员和导演更自重更敬业,对艺术更真诚!

记忆里的二十多年间确实也过有不少次的整改,但治了个什么东西出来看完的苏陌心里也有了个谱。所以他幻想着哪怕是最坏的情况真的有什么红头文件的政策下来彻底的给一刀切了,也绝对不会比二十多年后的文化大萧条更坏的情况了吧?但是偏偏这又是和文化输出的国策相悖的。就好像治病一样,这从来不是什么取舍的问题,越是早期去治所牺牲的代价就越小。真的等到晚期药石难医,病入膏肓的地步还有的选么?

“不!不该是这样的!未来的一切不该是这样的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