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功法虽然已经到手,林朗月却不知从何入手开始修炼,这篇《太霄帝章诀》他记住了部分内容,每一个字也都认识,但组合在一起,却全然不解,不知何意。
“你莫要着急,我先把修真相关的基础跟你说个明白。”极行云不急不躁,细细说道,“由凡入道,最重根基,如果能引气入体,你就算是修真入门了。星海浩瀚,但纵观我天域诸多修真星辰,修真之境界名称虽有差别,但由低到高盖有七境,即养气、筑基、金丹、元婴、出神、入化、应劫。历尽天劫之后即可破虚成仙,长生久视,逍遥天地。
“对于凡人来说,日食五谷杂粮之精,体内杂浊之气丛生,而这第一境“养气”,即是将这后天杂浊之气炼化为先天清虚之气,所以此境又称为“练气境”。“养气境”乃炼气修真之始,与之后的每一个境界都密切相关,甚至直接决定了你的修道之路的未来成就,百丈高楼,千丈之基,万里天河,不离源水,你千万不可儿戏。”
林朗月闻言面容一肃,郑重答道:“好的,我明白。”
“这养气之境第一步就是引气入体,练气成真。听我之言,屏息静气,放松心神,全心感受体外气机。”说罢,极行云向林朗月识海之中传送了一段口诀,正是《太霄帝章诀》道法总纲上的练气法门,“你先依照此法引气入体。”
林朗月本来已经牢牢记住这段法诀,但是一直不得其解,而当将这段口诀传入他的识海之后,他就发现依稀有些不同了。那段口诀进入林朗月的识海之后,就立刻分散开来,化作一团云雾,丝丝缕缕,飘飘荡荡,然后慢慢地依附在林朗月自己记住的那段口诀上,很快二者合为一体,并隐隐约约有光华闪现。
林朗月好像顿悟一般,立刻领会到了引气入体的真意,原来极行云传来的口诀之上附有他对引气之法的感悟,以及自己的一些修炼心得。
林朗月连忙按照法诀所说,以意识捕捉天地灵气,牵引气机,引气入体。
因为闭上了双眼,所以在林朗月的感知里,四周是漆黑一片,有如处于黑夜之中,他静心凝神,一边默念《太霄帝章诀》的修炼法诀,一边全身心体会极行云的感悟和心得。
不一会儿,林朗月感知到自己的面前突然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幽光亮点,像一只小小的萤火虫在空中飞舞,摇曳生姿,紧接着,出现了第二只、第三只……他知道,这就是极行云所说的天地灵气。
林朗月不禁激动万分,差点没有保持住聚精会神的心态,吓得他连忙把杂念驱除出自己的脑海,沉静入神,继续感知周围的天地灵气。
他盘膝而坐,双手掐着法诀,心中默念《太霄帝章诀》的引气入体之法,以自己微弱的意识之力慢慢引动那一个个小光点靠近自己的身躯,这个时候,他感到自己的身体好像变成了一个微弱的磁场,向外发散出一丝若有若无的吸力,有一个小小的光点倏地一下被自己的手指吸引了过去,仅仅贴着自己的指尖,然后缓缓地消失不见。
第一缕天地灵气被他成功纳入了体内之后,林朗月只感觉浑身微微一震,神魂轻颤,周边灵气随之舞动,仿佛在欢呼,在雀跃,在亲近他的身体,在欢迎他的到来。
其实,这一缕灵气已与他吸纳之前的天地灵气截然不同,极行云曾经告诉过他,此乃真气,修真之气,亦称真元,是修真者修行、进阶、破境之根本。
真气既成,证明他已经正式踏入了“养气境”初期,修真之路从此开始,而后之功就是要不停转化、锤炼。
此时的林朗月心神一阵激动,他没想到自己竟然如此轻易便成功了!如果极行云知道他如今心中的想法,肯定会翻着白眼大骂他一通,前有“定神玉”洗练身躯,后有《太霄帝章诀》这种修真界无上功法在手,再有自己亲自指点引导,如果林朗月还是不能顺利引气入体的话,不如找块豆腐撞死算了。
林朗月当然不知道这些,他忍住心中的兴奋之情,默默运行《太霄帝章诀》的养气法诀,不断呼吸吐纳。
他仿佛感觉到自己体内的一道桎梏被强行打破,身体的每一处都在贪婪地吸收这天地之中的灵气。
在他的感知中,无数代表着天地灵气的光点不断顺着他裸露在外的双手缓缓钻入了他的体内,然后顺着经脉流转,久而久之,被炼化而成的真气已经慢慢汇聚成了一小股细细的气流。
这些气流在他体内沿着经脉流淌,所行之处皆有暖洋洋之感,舒坦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