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灼华(二)(2 / 2)

应当是民国六年,生病看洋医流行起来。毕竟对于新奇事物,人们总是难以按捺住萌发的好奇心。

生安堂一日里来看病的人寥寥无几。师父将桌上的草药根分拣出,丢到另外一个篮里,叨叨地说,这样好,不怕担上药生灰,只求世上无人病。说些实在话,洋医起效快,是得学,可咱们老祖宗留的中医也不能荒废咯。师父不是个倔老头,对于好的事物,他乐于承认,而中医不同,师父从医几十年,在他心底,中医早已是一种超越职业的存在。

生安堂常来一个洋归的医生,是城北那所医院的主任,来向师父讨教中医的,两人常彻夜长谈互论医术。

后来师母突发疾症去世,医生说当时若有西医在还有希望救回,师父听了长叹。待师母入葬后差我白日里随那位医生去医院学习。

起初医生还瞧我一副乳臭未干的模样,嫌带我丢了脸面。但碍于师父,还是带着我。

我年纪小,学起来实在费力,所见所闻都难以理解其深意,师父也不指望我学些什么本事回来,只希望,我能多见些世面。学习两年我也算有了些薄底子。

不久后医生举家搬迁至美国,临行前告知我。中医精髓,讲究的是那口气,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自是有它的底蕴,西医起效极快,久病者性急,贪图一时功效,却不知其毒性,反倒耽误了看病。在广慈医院曾经发生过一件新鲜事,中西医摆擂争论起了医术高低,两方互侃,说什么中医不中意,西医是戏医。最后结局是中医胜擂,西医败北。你是有些天赋的,不可因此高傲懈怠,应当把握好中医与西医中的优势,令其相辅相成。这亦是你师父让我带着你的原因。

此后我便一心随师父学习中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