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烽火尽处> 第八章 善举助贫生 桃李满天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章 善举助贫生 桃李满天下(1 / 2)

民国初年,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孙中山先生倡导:拆寺庙建学堂。一时间,在全国各地掀起了由私塾转学堂的伟大运动,轰轰烈烈如火如荼。

在野庄镇也掀起了革命风潮。野庄镇由晚清举人何荫蜜设立的若水私塾由此转入学堂。在若水私塾期间,何荫蜜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四书五经等孔孟之道,佛教文化,还专门设立少儿书法课程。这一教程深受学生们的喜爱。郝荫蜜设立私塾若干年以来,培养出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学生当中王一冉就是一位佼佼者。王一冉后来考入北京一所大学,并以优异成绩毕业。不仅如此,王一冉参加了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成为了藁城县历史上第一位民主人士。后来,王一冉辞掉在北京的教学工作,毅然决然回到桑梓执教。

野庄若水学堂就设在小白寺里,在前殿后殿两处教学。何荫蜜多次让贤,让得意门生王一冉担任学堂校长一职,王一冉盛情难却,挂帅出征。小学生们在王校长带来新知识新思想培育下,求学学生舍近求远,投奔野庄若水学堂而来。在这首批求学学生当中,贫富不均,可王校长保证均让他们有学上。学校老师也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教学优秀工作者。教国文课的桑雪老师,后来进入天津南开大学执教;教数学课的郝彩云老师,后来进入河北省立第七中学(正定中学的前身)执教;校长王一冉后来擢任藁城县文教系统的副县长。还有几位姓名不详的优秀老师,他们先后进入大学和政界工作。这些都是后话,好了,书归正传,循序渐进。

在学生们当中,有一个学生叫马青山,因家里穷,上学穿的衣服上总是补丁摞补丁,故有人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马补丁,大概有奚落成分所在。马青山在学生当中,学习刻苦,成绩优良。可马青山早早就失去了父亲,留下了孤儿寡母艰难度日。母子俩相依为命,母亲也是没法,看见孩子好学上进,家里给他拿学费课本费用真是捉襟见肘。母亲劝儿子死了这份心吧,咱实在是上不起。马青山哭了多少回鼻子,他自己也记不清了。

校长王一冉看到学生马青山两天都没来学校上学,便亲自上马青山家里了解情况。王一冉来到马青山住处,看到破败不堪的老土坯房屋,院墙也不完整,残垣断壁。房子跟脚砖上的土坯早已返碱,白瓷楞一层,外抹泥坯常受风吹雨淋的侵袭,不知何时早已脱落,土坯与土坯之间露出了一指宽的缝隙。看来,没有男人这个顶梁柱过日子可真就垮掉了。

校长王一冉环顾四周,一语难表,黯然神伤。校长王一冉低头进了家门,穿过狭长的小院,边走边给马青山家长打招呼。马青山母亲听到后赶紧从屋里迎了出来,这女人蓬乱的花白头发,虽说人在中年,可她满脸的皱褶子,稀疏的黄查查牙板,说起话来死浪子薄气(俚语,有气无力)。校长王一冉看到这一切,他的心颤抖着,两眼不由得湿润了起来。校长王一冉对马补丁母亲说:“学习费用我给出,你老放心吧!你就让孩子去上学吧!”马青山母亲用衣角抹着泪说道:“那怎么好?王校长也要过日子,这不给王校长添麻烦吗?”马青山母亲说嘛也不同意。一旁的马青山两眼婆娑起来。校长王一冉问马青山道:“你想上学吗?”马青山碍于母亲在跟前,不说话,只是点点头。校长王一冉再次叮嘱马青山母亲道:“大娘,就这么定了。”王一冉直到说服了马青山母亲这才离开了。

后面的马青山终于露出了笑脸。这对马青山而言,校长王一冉的周济就像下了一场绵绵细雨,终于让阳光赶走了心头上的乌云。

民国十三年春,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藁城县县长王邦屏亲自带领县干事乘车前往野庄镇若水学堂。王县长一行的这次光临,给野庄镇带来了一个好消息:野庄初级小学升级了,这次县领导要为野庄镇完全小学揭牌。

王县长与野庄镇负责人一一握手,与若水学堂校长王一冉、副校长刘斋远、优秀教师桑雪、郝彩云、温喜哲等一一握手。庆祝大会由副校长刘斋远主持,刘校长高高的个子,唯一醒目的是长者一个大鼻子,说话声音洪亮。刘校长首先对藁城县长王邦屏率领教育系统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接下来,县长王邦屏站在前面讲台上,神采奕奕,红通通的四方脸上洋溢着笑容。庆祝会上,王县长郑重其事地说道:“鉴于南香镇初级小学教学成绩斐然,经藁城县政府研究决定,南香小学升级为南香镇完全小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