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歆再一次叹服--好一个装聋作哑、剑走偏锋。
孟歆一鼓作气开始给朱瞻基灌输:摊丁入亩的内容
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废除了以前的“人头税”;
朝廷放松对户籍的控制,农民和手工业者从而可以自由迁徙,出卖劳动力;
各省地方政府,查清各处地亩多少,按亩均摊税赋。
其派丁多者,必其田多者也,其派丁少者,亦必有田者也。
清朝摊丁入亩的过程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废除了新生人口的人头税;
雍正元年(1723年)开始普遍推行“摊丁入亩”,把固定下来的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不再以人为对象征收丁税。
雍正皇帝实行摊丁入亩的税制改革,丁银与田赋以田亩多少为征收依据,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这样的改革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释放社会活力、促进生产发展。
摊丁入亩的作用:摊丁入亩结束了地、户、丁等赋役混乱的现象,完成了人头税并入财产税的过程,彻底废除了自西汉以来的人头税。
由于征税的对象是土地,政府放松了对户籍的控制,增加了大量可以自由流动的劳动力,对活跃商品经济起来推动作用。
无地少地的农民摆脱了丁役负担,不再被强制束缚在土地上,进一步松弛了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对当时的社会经济,特别是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摊丁入亩,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这项措施有利于贫民而不利于官绅地主。不知给多少穷人卸下了沉重的枷锁,铲除了多少官员的摇钱树。
摊丁入亩抑制了土地兼并,消除了投献现象。
摊丁入亩从根本上讲,它维护的仍是朝廷的利益,它使朝廷统治更加牢固。”
孟歆想了又想,说道:“最关键的是--摊丁入亩能够极大的激发人口的增长。这是咱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蓬勃发展的根本呀!”
朱瞻基说道:“我知道了,你不用再磨叽。”
孟歆说道:“你知道个屁。洪武帝是英明神武。但是,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你太爷爷--洪武帝居然恼羞成怒,让人把这句话从《孟子》里给删除了。可是,你要知道--你们皇家要的不就是江山吗?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就是人民--守的就是民心。没有千千万万的老百姓,没有他们辛辛苦苦的劳作,没有岁岁年年的收成,你还守个屁?”
孟歆的暴躁让朱瞻基瞠目结舌,愣了许久只好让周博诚赶集记录整理,用电报发到北京,呈送明成祖朱棣,务必促成摊丁入亩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