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话里有话
过了几天,大明皇家百信百头沟农厂客家围楼职工餐厅一间雅间,中午,12:30。
朱棣、朱高炽、朱瞻基、姚广孝、张玉、朱能、杨士奇、夏元吉、郑和,孟老爹。孟歆、百灵围桌而坐。好在圆桌足够大。玻璃转盘上,孟梅陆陆续续地端上了油炸花生米、糖拌西红柿、小葱拌豆腐、拍黄瓜、酿茄子、夫妻肺片、猪耳朵......
朱棣冲着杨士奇点了点头。
杨士奇轻轻咳嗽了一下,方正的脸上略带微笑,大眼睛炯炯有神,说道:“孟歆将军,你的那只步枪是自己造的?”
孟歆连忙摇头,说道:“杨大人,不敢、不敢,小的不过是一个把总。步枪不是我造的。是郑伯伯船队一个水手--说有个胡商有二个保镖,佩戴了一支,转折托关系--我花高价买下的。”大明是禁止民间私自持有制式刀、枪、弓箭等等的,打死也不会承认的。只不过,欧洲这个时候才开始研发燧发枪--所谓胡商--纯属胡侃。而且,所谓的--水手、胡商、保镖、托人都是虚无缥缈、查无实据的。
“不是你造的啊?”工部尚书廋脸杨荣--孟老爹偷偷指认的--失望道。
“可是,我也没有说不能造啊!”孟歆俨然一笑。
“能不能大量生产?”杨荣迫不及待。
“枪管已经可以制造。激发弹簧还在研制,恐怕需要再调整炼钢的原料配方。”孟歆早已经从2028年电商处订购了3000根弹簧--反正没要多少钱--大明京师五军都督府肯定会吃下几千只步枪的。
“下个月,我们的大明船队就要出海。能不能赶工生产出几十只?皇上已经租借交趾的占城港口10000亩土地--即便是亩产300斤,一年三熟也有900斤。一年就是900万斤啊!如果,隆平水稻能够亩产10石--10000亩,就是30万石--30万万斤。都赶上一个应天府一年的粮食产量了。我们船队如果运输回京师,那有漕运什么事?”郑和急切道。
孟歆看看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