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后续的市场营销和沉淀,那就交给时间吧。
赵铭也不相信上一世缔造了步步升商业帝国的段勇平,会连这点手段都没有。
配合自己手底下的第一支网络水军团队,这一场营销简直不要太简单。
参观完工厂的加工后,赵铭也拿到了第一台还在测试阶段的原型机,原型机才用了当前市面上较为先进的电阻屏,虽然分辨率很低,但足够在一块4英寸的屏幕上显示出一条长英文句子和释义。
原型机拎在手里还是有一些份量的,远不如后世那些轻便携的玩意儿,不过赵铭也能理解。
这是时代的局限性,许多工业上的设计都还没有突破,尤其是芯片合成的方面,这种次级产品很难找到足够强劲的集成系统。
这一切,都要靠段勇平的科研团队去进行攻克。
总不可能在这种下沉市场的次级产品里用上个人电脑级别的奔腾芯片吧?
且不说这种顶级工艺的芯片集成在这样一个小产品上如何处理散热问题,单单就是一枚cpu高达数千元的价格,就不可能是这产品的定位。
消费者也不可能接受以一台个人电脑的价格,买这样一个小玩意儿,普通家庭也买不起啊。
所以第一代产品,注定是较为臃肿和迟滞的产品。
但好在段勇平的团队解决了许多集成线路的问题,这个小小的玩意儿里面,储存了整整一本牛津英语词典的单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