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3章 钦点状元(1 / 2)

明朝帝见是王叔宣王开了口,脸色稍缓,眼神示意王叔继续讲。

宣王又是呵呵一笑:

“大家担心什么呢,怕他年轻气盛,智者早夭,将来就是入了官场,也怕吃亏呀。要细究,就是那些用词太过大胆,一则大家认为他的策论言过其词,二则他未曾授官,怎能知道如此翔实,存了疑虑。”

“不知,圣上是否有阅到方元璟这名学子的卷子。”

魏国公眼神闪过不解之色,昨天宣王就甚是奇怪,这么多届科考,他就是走个过场,做个见证,何时如这届这般上心。

突的。

“哈哈哈哈……如此经天纬地之才,是我大盛朝之兴事。文能安邦治国、武能开疆拓土,如后辈文能多几个方元璟,诸位后继有人!”

明盛帝双眼如炬,大笑后,朗声说道。

“你们应该还有的人,未看过他在【四院文会】中答卷吧,来传下去,全大臣们看看。”

一旁的太监把一沓卷子双手托盘,来到大臣们面前。

宣王率先接过,含笑道:

“早就听说,这名叫方元璟的学子,当日一只笔一张嘴大杀四方,还一直可惜当日未在现场。今日是要算有眼福了。”

明盛帝心情颇好的调笑道:

“你日常是个不管事的,也不掺和他们,那日散会后,他们又将答卷呈入宫内,你那有机会看呀。”

这……

下首的众官员,浅笑,再浅笑。

有高深莫测,如甚得帝心如魏国公一行人,神色如初。

随后。

明盛帝在二十份卷子中点了十人作答。

十人表现倶佳,答辩与策卷基本一致,在众目睽睽之下,又是策论策问,谁也不知圣上会问何问题,那怕有一丝偏颇,都是不敢的。

一番策问后,又叫了几名朝臣细议一番,明盛帝心理有数了。

待众学子在回到朝前时。

圣上感兴趣的朝方元璟问道:

“你今日答案与那日,为何字体不一样?今日字体有大家风范,那日虽有风骨雏形,但与之相比,相差甚远。”

圣上问出了大家的心声。

方元璟十分淡定道:

“那日以文会友,我控制了下。”

呃,暴击。

这就有点看不起来人了。

后面一排学子呕血,有麻袋吗?

好想套起来双打,不,四打,组队。

有官员内心嗤道:嚣张狂妄之辈!

明盛帝兴味更浓:

“【四院文会】与今日策论答卷,都涉及务农、经济等,其中不乏各地民俗风情、地理气侯、经济商业等,数据较为翔尽。这从何而来?”

方元璟:

“学生喜阅藏书,喜听风闻,各地相关实情、数据,会将其摘抄下来,反复验证。如此周而复始,积累了不少实事纪要。”

圣上:“你是一名学子,还列举了务农政革中,其粮食种植、农具研制等,这些从何而来?”

这些很稀奇么?

各种书本,我家娘子有几箱。

当然,说出来的话,又是另一番意思:

“我家娘子自小精通农务,种菜、种田也颇有心得,又喜收集奇书,爱钻研。学生日日与之相伴,耳熟能祥。”

听说这人娘子是个种田的农女,还引以为豪,轻微的嗤笑之声,不知谁发出。

当然,距离太远明盛帝未曾听到,听说有奇书,一双龙目双眼亮晶晶,身子不自觉的往前倾了倾:

“你往日的实事纪要和农务书籍可在?”

方元璟这……到是没有想到圣上对此书感兴趣,好在,有整理的范本。

传人取拿书籍的空隙。

圣上挑着超纲议题,与方元璟一问一答。

方元璟应对从容,谈吐优雅,举止端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