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驳风云传-第六回 天妖地孽,山河侠,赈钱粮(三)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武侠修真>骑驳风云传> 第六回 天妖地孽,山河侠,赈钱粮(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回 天妖地孽,山河侠,赈钱粮(三)(2 / 2)

崞县县令姓徐,名星文,也是两榜开科的进士,因为人方正,不会谄谀上官,做了十几年

(本章未完,请翻页)

的县令,从富庶的江浙之地一直做到西部的穷乡僻壤。陆掌柜与徐县令原本相识,衙役通报后,徐县令迎出县衙,这徐县令是个四十来岁的清瘦中年人,一出门便向陆掌柜和杨重梧长身一揖,陆掌柜面色讶异拱手还礼问道:“县令大人何故行此大礼?”徐县令直起身来,将二人让进县衙坐下,方才正色说道:“刚才这一拜,星文是为治下生民,若非二位侠骨仁心,这些百姓不知要饿死多少,星文无能,为官一任不能造福乡里,然这由衷敬仰之意,确是发自肺腑。陆老先生是徐某旧日相识,只是未想到这位小兄弟是如此英俊的一位后生,年纪轻轻便有如此慈悲心肠,真是难得之极。”

杨重梧幼时见过不少官员,大多长得肥头大耳,说话也是拿腔拿调,这个徐县令却和他们有些不同,听他话语诚恳,心生好感,当下逊谢几句而后问道:“徐大人,大水过后,百姓遭灾,不得不抛弃祖业,逃离故土,拖儿带女,缺衣少食,形状极其可怜。大人为一方父母,不知可有良方救民于水火?”

徐星文面色沉重,长叹一声,说道:“崞县有七千多户人家,年产粮不足三万石,按当朝规制本属下县,然上官赋税摊派却与中县等同,不瞒二位,现在县城粮仓之中,粮食不超过五十石,草料被服,更是一点也无。前日清晨,我见灾民初至,便连忙骑快马赶至代州见了知州刘大人,请他拨些粮草被服,那刘大人却只说受灾者众,至于如何处理,得等候朝廷旨意,三言两语就将我打发回来,在路上听说粮油铺哄抬价格,正准备拿他处置,昨夜回到县中,听下人说起这两日经历,方才知晓是两位的仁心善举。”

杨重梧与徐掌柜一听,心里都凉了半截,看来县衙之中,粮草稀少,被服皆无,眼见即将入冬,届时天寒地冻、大雪纷飞,这些灾民如何捱得过去。

徐星文又道:“二位,崞县地处偏僻,又在两山之间,交通不便,然前时均为兵家必争之地,县衙往南十里,有一座废弃兵营,占地七八顷,我想将受灾百姓集中在那里,一则方便统一管理,二则百姓也少受些风霜之苦,两位以为如何?”

杨重梧与徐掌柜闻言,觉得总强胜于在南平巷中风餐露宿,徐掌柜便起身说道:“如此最好,就听徐大人安排。”于是徐星文带了衙属将一众难民转移至了那废旧兵营之中,陆掌柜自己雇了车将一百七十石粮食也运至兵营,与县中衙役送来的五十石一起由徐星文统一管理。那兵营已破旧不堪,徐县令亲自带人组织难民一起修缮,可怜百姓自受灾以来,第一次有了遮风避雨的栖息之所。

当天夜里,徐老夫人带孙儿睡下之后,徐掌柜在炉火上烹了茶,与杨重梧相对而饮,虽茶香扑鼻,二人却都是愁眉不展,想那两百余石粮食,天天熬粥也仅能支撑二十余日,老百姓缺衣少被,兵营板房,如何熬得过那漫漫长冬。

一灯如豆,二人良久无言,只有茶雾渺渺,仿佛在诉说冬之将至,忽然,徐掌柜一拍大腿,“哎呀,我怎么把他给忘了!”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