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与其说是吕不韦的门客,不如说是吕不韦的弟子,两人本性相近,手段心性雷同,命运结局也相似。两人都是那种为了争权夺利,无所不用其极的人,即便生死族灭,也未曾改弦易张。
利之所在确实可以令人勇往直前,笑到最后的也总是这些心狠手辣的食肉者。
后世大学问家说过一句话说,上帝只能造人,而不能改变人的思想。从许多死不改悔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要一个弄权者洗心革面、变换心术命格有多难。
惩罚不仅不能使他改过,反而激发出威武不能屈的傲骨,吕不韦、李斯作为宗师级的大
(本章未完,请翻页)
儒,除了面对死亡时会害怕对手的强大,其硕鼠信仰根本不可能动摇,所谓天不能倾、地不能荡,亦不过如此。
儒者崇尚反省,但儒者的理以利为基,其字典里只有成功二字,他们的至理名言,都是些论证弱肉强食有理的废话,想要他尚柔无私、自食其力,那不如杀他的头。
尉缭作为秦国的间谍头子,与吕不韦渊源极深。他为秦王谋划灭六国的条件,就是要秦王释放生母赵太后。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尉缭如果与吕不韦没有关系,完全没必要冒着杀头的危险,捋秦王逆鳞。
皇族公子和蒙毅兄弟死时的反省,是固执地认为自己无罪,胡亥杀他们完全是莫须有的罪名。拒不配合皇帝制定的路线,难道不是罪?
吕不韦死而不亡,李斯、尉缭等门客将他的衣钵传承了下去。李斯是个两面派,也危害最大,他被腰斩时,大概有些后悔,“彻底失败,悔不该与赵高作对,连富家翁都没得做。”
李左受汉朝史家谣言误导,对秦末谜局苦思不得真相,只得建议赵高道:“以正治国,以奇出兵,以无事取天下。言行可知可信为正,不可知不可信为奇。故明正刑禄以治天下,暗藏奇兵以备不虞。如此可以坐谈而安天下。”
赵高喜道:“请左子做我的奇兵。”
此后,赵高与李左、章邯形同陌路,即便受了宫刑后,也不与两人联系。
有知道三人曾一起立功受爵的大夫提起李左,赵高总是不屑地说:“商贾逐利之徒,依仗父母余荫,嘻戏荒唐无赖子。”
章邯后来爵位升到左更,在关中带领刑徒、役卒修筑驰道皇陵,他既没有独树一帆的学识见解,也没有兵权,爵位在卿士中垫底,这样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在秦国上下多如牛毛,一直没人关注。
赵高到底设了多少暗子,就不是李左所能知道的了。
(本章完)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