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原属明臣黔国公沐天波(1627-1661年8月13日)掌控的地盘,沐天波系明开国功臣沐英十一世孙,对明王朝世代忠诚,因此他掌控的云南省也是当时南明政权最后一块未被战火波及的后方基地。崇祯元年(1628年)沐天波父亲沐启元死,当年十月,沐天波奉诏承袭黔国公爵位,并继任云南总兵官。时因年少,总兵事务实由云南巡抚代摄,府内事务则由其母陈太夫人及管家阮氏兄弟主持。此时明朝已趋没落,官场“网利营私,土司多叛”。崇祯十七年(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覆亡。时沐天波已经长成并掌实权。当张献忠的大西军入川时,沐天波同巡抚吴兆元、巡按吴文瀛会商,征调汉族和土司军队设防,以防止大西军入滇,并准备接受南明朝廷的调遣。
隆武元年(顺治二年,1645年)九月,武定土司吾必奎发动叛乱,声言:朱皇帝都没了,哪还有什么沐国公。叛军先后攻下大姚、定远、姚安,全滇震动。沐天波急调石屏土司龙在田、嶍峨土司王扬祖、蒙自土司沙定洲、宁州土司禄永命、景东土司刁勋等部,于九月间平定叛军,活捉吾必奎。
沙定洲原是王弄土司沙源之子,阿迷州土司普名声死后,其妻万氏改嫁沙定洲,两土司合而为一,势力大增。其势力范围以云南南包为中心,大致涵盖了位于滇东南的红河东部地区以及文山西部地区。沙定洲生性狡诈,他笼络地方官僚,贿赂沐府,又掌控族中精英,架空了大明朝廷在本地的管辖权,使百姓不复知有明官,在南包形如土皇帝。明亡,沙定洲以临安府生员汤嘉宾(万氏的妹夫)为谋主,暗中筹
(本章未完,请翻页)
划利用沐府与云南巡抚、三司官、各土司间的矛看,发动夺取云南权力的政变。
出兵帮助沐天波平定武定土司吾必奎叛乱,使沙定洲获得了发动政变夺取云南权力的机遇。在平息吾必奎叛乱之后,沙定洲夫妇统率的土司军先是滞留于省会昆明不走。沐天波因沙定洲父沙源一贯忠诚黔国公府,不疑有他,在府内多次设宴招待沙氏夫妇,而沐府二百余年积累下的财富使沙氏垂涎。隆武元年(顺治二年,1645年)十二月初一日,沙定洲以告辞为名,率兵突然攻入黔国公府,同时分兵占领省城各门。而沙定洲的政变阴谋之所以能顺利实施,是因为他收买了黔国公府内的大呼都司阮韵嘉、参将袁士弘、张国用为内应。由于事发突发,沐天波来不及组织有效抵抗,在心腹卫士保护下带着官印、世袭铁券等物逃往西宁,途中由地方官龙在田、禄永命保护,来到楚雄。时云南副使、金沧兵备道杨畏知镇守楚雄,沐天波得已暂时安顿。但沐天波的母亲陈氏和妻子焦氏未能随行,仓卒中逃入尼庵自尽。沐天波的弟弟沐天泽和沐天润同时遇害。
沙定洲占领昆明以后,自称“总府”,其妻万氏称主母。“并舆出入,遍谒缙绅。滇中豪右投为谋划者甚众”。沙定洲轻易夺得沐府累世蓄积的财富后,以之笼络、争取原明廷任命的云南官员和当地官绅,下令凡是愿意拥戴他的各府县汉族流官一律留任。沙定洲又劫持了巡抚吴兆元,要他写信阻止前来平叛的军队。又到禄丰抓捕了前大学士禄丰人王锡衮,逼其在贡院为自己正名。又伪造云南巡抚吴兆元、大学士王锡衮给隆武朝廷上疏,说:“天波反,定洲讨平之,宜以代镇云南。”
沙定洲自知沐天波不除,自己在云南的统治终难安定,便在稍稍巩固省城秩序后,于隆武二年(1646)正月率兵赴楚雄追捕沐天波。楚雄城分守副使杨畏知(1608-1651年)认为:“楚雄元气未复,如沙定洲凭借昆明精锐来攻,很难固守,永昌关隘重重,安全无虞。”因此决定以缓兵训来应对沙定洲。他在与推官王运开知坚守楚雄城的同时,派兵护送沐天波赴永昌避难。
沙定洲兵临楚雄,要求杨畏知开门接纳。杨畏知亲自坐镇北门,对沙定洲说道:现情况不明,顺逆未分,不便开城,等你平定永昌归来,朝廷旨意已下,我将以下属司道的礼仪迎接。沙定洲军无奈绕过楚雄,分兵攻击大理、蒙化,进攻永昌。杨畏知乘间整修城濠,迁移附廓百姓,又飞调临近军队集兵楚雄待战。沙定洲兵至下关,命部将李日芳、王朔分别攻陷蒙化和大理屠城。沙定洲亲攻永昌不下,得知楚雄备战消息,恐断其后路,于是回师攻楚雄,又以大炮轰城,始终不能陷城,而接杨畏知调兵命令的各府县和土司的援兵又至,沙定洲担心老家有失,解围东去。沙定洲西进楚雄失利之后,发兵攻取云南各地,一时间,云南省除了杨畏知、沐天波控制下的楚雄以西地区外,都归附了沙氏。
沙定洲在攻取云南东部各州县以后,感到已除后顾忧,决定心再攻楚雄。永历元年(顺治四年,1647年)正月,他集重兵分成七十二营,将楚雄层层包围,立栅凿濠,不欲使一人潜出。杨畏知守城八十余天,城中粮尽,正在危急关头,大西军的到达使杨化险为夷,同时也促成了大西军与永历小朝廷联合抗清的政治同盟关系。具体经过为:
永历元年(顺治四年,1647年)二月,大西军在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的率领下,由四川进入贵州,随后便进入云南。沙定洲只得解除对楚雄的包围,回师与孙可望交战,结果大败。孙可望率大西军攻破曲靖,进入省城昆明城,沙定洲逃回阿迷州城(开远)困守,同时抓捕了他发动对沐王府兵变时,为内应的从叛人员阮韵嘉、袁士弘献给杨畏知抵罪。沙定洲此举的目的,无非是希望与沐王府摒弃前嫌,共结反对大西军的政治同盟。阮、袁二人被解送到楚雄后立地就戮。沙定洲退回阿迷州后,屯兵于地势险要的佴革龙(今文山县德厚),与万氏分险据守。部将汤嘉宾、陈长命、铁老虎等,在外围各据一山立营,各营相距数十里,互为犄角之势。
孙可望进军云南后,又引兵西逼楚雄,杨畏知率兵出城,与孙可望战于禄丰启明桥,兵败投水。孙可望急令部下从水中救起杨畏知,并下马劝慰,说大西军有意“联明抗清”,希望合作,并折箭为誓。杨畏知约以三事:不用献忠年号,仍尊明朝;不杀百姓;不掳妇女。孙可望一一应诺。于是孙可望与杨畏知同回楚雄城,大西军随后兵不血刃地占据了云南西路八府。至此,孙可望统帅的大西军开始建立起与永历朝联合反清的政冶同盟关系。在处理杨畏知投水自尽一事上,孙可望初次展现出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的风度。
永历元年(顺治四年、1647年)四月,大西军进入昆明,城中百姓万人空巷出来迎接。四将军向民众宣示:当“共襄勤王,恢复大明天下。”八月,四将军在昆明共同称“王”,孙可望称“平东王”,李定国称“安西王”,刘文秀称“抚南王”,艾能奇称“定北王”,每遇大事开会时,仍然维持定番会议旧制,四王并列坐一起,但军中各营将士的赏罚,均由孙可望一人决定。
此后,孙可望两次致函尚在云南永昌避难的黔国公沐天波,自称是为了给黔国公报仇,方进军云南。沐天波遂派儿子沐忠罕去孙可望军中接洽,孙可望派遣刘文秀去永昌迎沐天波回到昆明沐国公府。永历元年(顺治四年,1647年)九月,沐天波在孙可望迎接下,带部众返回昆明沐国公府,又车裂叛将于锡朋,格杀数千名曾归附沙定洲的原属下以泄愤。
四将军又在云南实行恢复生产等有利于民的政策,彝、白、壮、傣等族民众纷纷参军,大西军扩伍至到二十余万人,另增加了新武装——象队。仅李定国部就有五万多人。生产也出现了丰收现象,这是大西军在云南的全盛时期。
2021年2月22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