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家山传奇-第五十四章:班师爷独闯安龙,旋风山倾巢归顺(2)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其他类型>姜家山传奇> 第五十四章:班师爷独闯安龙,旋风山倾巢归顺(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四章:班师爷独闯安龙,旋风山倾巢归顺(2)(1 / 2)

班师爷又在西路军统领府等候左统领几日,仍不见他的到来,心里又开始有了些担忧,他再次来到孙统领的中军帐里,把自己的担心告诉与他。孙统领依然还是那副轻松自信的样子:班师爷,你就把心放进肚子里吧,左统领不会有事的,他一定是在谋划一场大的行动呢,你稍安勿躁静候他的佳音吧。

班师爷听了孙统领的话,心里又放松了些。可班师爷怎么也坐不住了,他向孙统领请求派些事务给他做,孙统领说:左统领此次前来安龙是为了组建地方政权的,要不你先到安龙城区的名胜古迹走走,以打发日子,具体的筹建事宜还是让左统领到来之后展开吧。

说着孙统领叫来一名勤务兵,让他带班师爷到安龙的各处转转。

安龙作为曾经南明王都的都城,自然是有许多可寻的地方的。早在1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在安龙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古老的文明,留下了龙广观音洞、七星洞、铜鼓山菩萨洞古人类遗址。春秋战国时期,属夜郎古国。西汉初年,属牂牁郡。宋代,属少数民族政权自杞国,宋理宗宝祐元年(1253年),置安隆洞。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副帅,将兵30万趋贵州。十五年云南平、太祖留沐英镇滇黔,奉诏自盘江至大理60里设一堡,留军屯田,置陵元堡于棂钵寨,棂钵寨即安龙城旧址。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置安隆守御千户所,城在安隆箐口,即安龙城;永乐二年(1404年),安隆千户所建城垣,为今安龙旧城。十里荷塘图集清代,顺治九年(1652年),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改安隆所为安龙府,作为行都4年;顺治十五年(1658年),清军克取安龙府城,改安龙府为安笼所;康熙六年(1667年),升南笼所为南笼厅;雍正五年(1727年)七月,升南笼厅为南笼府;嘉庆二年(1797年),南笼府改为兴义府……

尤其是南明行都安龙的那些岁月,安龙地方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现存的十八先生墓便是一次典型的逼宫事件。那时永在皇帝朱由榔携朝中一班重臣进驻安龙,原本要往西进云南定都昆明,不料勇敢、狡奸的大西将领孙可望在张献忠牺牲后,与李定国因抗清问题产生分歧,到安龙明义上归顺在永历皇帝名下,实则是挟天子令诸候,武力逼宫让永历皇闹杀了为南明王趄立下汗马功劳的十八位贤德明士,后人把这次被斩杀的十八位朝庭重臣统称为十八先,并在安龙城联锁修建了陵墓即十八先生墓。孙可望此举也加速了南明王朝的灭亡,当时尚未在朝庭的一些朝庭重臣诸如钱邦芑、郑之光之流从此也隐姓埋名藏于江湖之中不再露面。

班朝书对此断历史有所耳闻,如今有机会亲临古迹自然是不肯放过的。

十八先生墓埋的是永历王朝内阁大学士吴贞毓、武安候郑允元、大理寺少卿杨忠等18位重臣的忠骨,十八先生墓位于安龙城郊天榜山下,为南明永历朝臣吴贞毓等18人殉难处,由墓区、祠堂、摩崖石刻三部分组成。永历朝廷迁到安龙后,为防范居心叵测的孙可望倾覆朝廷,1653年1月,永历帝与随臣吴贞毓、阴禄、全为国、徐极、林青阳、张镌等十八朝臣合谋,欲召正在广西抗击清军的李定国入卫,护守安龙,以遏制孙可望。不料谋泄,孙可望遣将至安龙问罪,将18名朝臣下狱、杀害,史称“十八先生狱”。

吴贞毓等十八人殉难后,其家属及安龙百姓将他们合葬于城内西北隅天榜山下。永历十年(公元1656年)正月,李定国由广西至安龙为十八人垒墓,建庙于马场。永历十二年(公元1658年)朱由榔移居昆明,遣使赴安龙为十八人树碑,碑镌“明十八先生成仁之处”九个大字,由朱由榔亲题。至此“十八先生”之称便流传下来。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张瑛重修十八先生墓、祠。

班朝书亲临十八先生墓之时,暮霭低垂淫雨纷纷,仿佛就是对两百多年前那惨无人道的杀戮鸣冤。班朝书到底是读书之人,看到那碑文中所描述的历史史实,心里不免产生悲鸣之心,若十分先生安好,那南明光复汉室江山或许早就实现,也用不着天下苍生遭遇异族二百余年的残酷统治,好在如今号军秉承光复汉明江山的大任,重新高举义旗。

班朝书又去了当年的南明永历皇帝行宫,从那些历史遣迹重新审慎了当年的那段历史,心中的意志却更加坚定了,当年乱世之秋朝野之间勾心斗角、玩弄权柄,胜者并没王侯败者却千古沉冤,而如今华明新朝礼贤下士,不拘一格用人才,大镶天下大事。班朝书还走访了安龙的百姓,听取百姓对号军的看法,当地民众听说是明皇室后裔朱明月号军队伍,首先便有了几分亲戚感,当时的安龙县令早就闻得号军的威名,号军还没有入城便率先举起了白旗投诚号军。孙尚武暂时没有更换安龙县令,只将当初城防营的兵士换成了号军自己的人。

时任清政府安龙县衙的张县令是百姓心目中抄清官,时时处处为百姓作主,深受百姓拥戴,他之所以投诚于号军,一来是他对号军华明朝庭之事早有耳闻,觉得清朝庭大势已去,未来取替清朝的非号军所建的华明政权莫属,二来他自己也是汉人,对于异族统治下的百姓疾苦早有耳闻,如今有机会改弦异帜,重拾汉明江山也就蝢理成章。当然张县令更担心的是两军交战涂碳生灵百姓遭殃,他不希望历史的悲剧重新上演。

孙尚武从当地百姓中获悉张县令的情况,决定暂时由张县令带为行使县衙政务之职,待省府、州府改组之后再行替换。张县令也不计较,尽心尽责的按照了统领的要求去履职,凡有把握不准之处立即向孙统领请教。安龙无战事,当地政务也没有大的波动,老百姓自然欢欣鼓舞。班朝书想在左统领到来之前,认真考察一下张县令其人,为左统领的到来打下基础,自己必竟是第一次为华明做事,也正好体现自己的办事能力。

张县令得知班朝书是省府师爷,提前到安龙地方筹建军政府的事,便让人将班朝书邀请进入县衙之内,与他详细介绍安龙的地方及百姓的情况。班朝书没有得到左统领的指令,与张县令的交谈特别谨慎,当张县令谈到安龙地方人杰地灵民风纯朴,班朝书感米皮我受。从走访民众得知,张县令在县衙为官十余载,为当地百姓办了许多实事。尤其是在教化民众读书习文方面,曾有过许从举措。

那时张县令让县衙的仆役等在城中到处寻查,若看到谁家有人深夜发奋读书,就由后台财政划拔一些银两给他们添作灯油钱,以此鼓励青年之辈发奋读书考取功名,据统计在安龙地方每年都有参加乡试、科考的人,而这些人都能高中报效国家……

再说左宝山向班贵抛出了橄榄枝,班贵自然羊断左宝山与号军有些牵连,左宝宝山依然没有一明自己的身份,而是征得大当家同意让刘开全下山联络紫云当地的号军队伍,同进通过当地号军与孙统领取得联系。

刘开全下山之后先去了母老伯家从行囊中取宝马哥明自己身份的腰牌,径直往城防营的方向而去,城防营的人没有认得刘将军的,但看了他的亮出的腰牌,没敢阻拦而是将他带到了城防营周头领的营帐之中。周头领是辕朝建的家人,当初周朝建离开西路军回义泉县衙主持政务时把周周家军的全部人马飢在了西路军,周头领是当时周朝建手下的百夫长,如今都坐到了千总的位置。可千总与刘开全并不熟,却知道刘开权是左宝山参频率也无法的干将,如今随左宝山一起打理贵州省军民府,对于他一个区区千总而言,刘开全的职位自然要显赫得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