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老爷如实告诉刘教主,谢氏在德干共有三千余火堂,行署干坝码头几家大的船业也都由谢氏把持,当然谢老爷没忘记告诉刘教主,这其中数他谢敬尧产业最大。
听了谢老爷的介绍和诉求,刘艺顺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突然来了灵感:谢老爷既有助朱氏光复汉明的意愿,何不利用德干的有利地势建立起自己势力极力配合朱氏光复大明,功成之时您谢老爷不仅不是打击的对象,还能加官进爵光宗耀祖,何乐而不为呢。
谢老爷听得眼都亮了,可这种兴奋转瞬即逝,谢老爷有自己的担忧。谢老爷嘴上不方便说出来,可心里耿耿于怀,你刘教主说的虽然轻描淡泻,可这事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的,再说如此逆天之举单自己一个谢氏岂能完成。再者,自己又该如何得到朱氏的认可呢,如果贸然行事即得罪了清廷,又得不到朱明新朝的助力,那自己岂不是孤独无援……
刘艺顺何许人,自然看出了谢老爷的顾虑,先不去理会他,无所事是的样子,就当他们刚才的谈话就是一种平常的闲聊。
谢老爷到底沉不住气了,还是把自己心中的顾虑倒了出来,说话时显然表现出几分慌恐。谢老爷如此野心从未向任何人提起过,如今是刘教主洞穿了自己的心思,也量刘教主是一位游走江湖传教之人对他构不成任何威胁方才敢稍敞心扉。
刘艺顺笑笑:谢老爷多虑了,在朱明新朝之中如谢老爷这般富甲一方的大有人在,如今他们拥立朱王,得新明皇上赏识,委以重任官居要职。
谢敬尧更是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他目不转睛的看着刘教主,似乎要洞穿眼前这人的真实身份。莫了才冒出一句质疑的话:莫非你……
刘艺顺依然微笑着面:谢老爷既有归顺之心,刘某也就不瞒你了,本人是新明朝廷任命的丞相刘艺顺。
谢敬尧听到丞相二字,吓的可不轻,只见他目瞪口呆看着刘艺顺。过了好一会,回过神来的谢敬尧倒头便跪伏在刘艺顺面前:不知刘丞相驾到,小老儿有眼无珠!
刘艺顺忙扶起谢老爷:谢老爷不必多礼,刘某行走江湖之中,不受朝廷之礼……
接下来,刘艺顺与谢老爷谈到了本次重返四川以传教隐藏身份,实则寻找志同道合的开明人氏,共同辅佐大成皇帝,共谋光复大业。经过刘艺顺几次到德干地方对谢老爷的了解,以为谢老爷是一位德高望重却又体恤百姓的人,符合新明朝廷开疆拓土动员有识之士壮大势力的人选要求,即便谢老爷不找到刘艺顺,刘教主也会在适当时间亲自登门造访。
一边说着话,刘艺顺与谢老爷来到隔离的小二间,刘艺顺先将郭子祺及属下的将领介绍给谢敬尧,郭子祺此时的身份是华明朝廷四川号军筹务统领,属下的也分别是总兵、千总的头衔,谢敬尧与各位拱手相识,那高兴劲看上去就像一位兴高采烈的孩子。
谢老爷在大后院大摆筵席,并叫来行船、码头的十数位管事,要与刘丞相及各位将军一醉方休。席间,谢敬尧举起碗中醇正的高梁酒向各位将军一一敬酒,把他的爽性与直率表现得淋漓尽致。刘艺顺看了,心里十分喜悦。
郭子祺的大名,德干人大多是知道的。川军第一猛将,这名号可不是徒有虚名的,完全是凭真本事打出来的威望。人们在与郭统领碰杯喝酒之际,似有许多狐疑,一位川中名将怎么就在攻打贵州时全军覆没了呢,更令人费解的是身情况简欧赫的郭将军兵败之后竟投在了华明朝廷的名下,还听从了大成皇上四川统领的策封。
郭子祺虽行事粗犷,可并不愚笨,他知道大家心中有狐疑。酒酣之时高举杯中之酒,站立于筵席中央:各位老板、掌柜,郭某行伍出身,身性粗鲁,不会说话,今日在此有一句话不吐不快,如果说得不对大家多多包函。郭某在行伍二十年,经历大大小小上百场战事,以往出征皆马到功成,三年前与号军在遵义的首次交锋失利,然后处处受阻,直到关年前在长沟子的全军覆没,自己也成了号军俘虏。在华朝庭所在的姜家山几个月的时间,我亲眼目睹了号军队伍的纪律严明,亲耳听到当地百姓对华明新朝的拥护,亲身感受到华明圣上对我等作为俘虏的敌将的恩泽,于是我意识到,这几年与号军交战屡屡受挫,扔败的原因并非我们的力量不强大,不是计某不周密,而是我们的代表清廷出战没有得民心,古有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我、也包括我们在坐的将军们,以往每到一处都是高高在上,脱离民众,自然得不到民众的帮助。而华明号军却不一样,号军所到之处均人民众利益至上,考虑的是百姓的疾苦,深得民心民心所向,岂有不胜之理……
郭子祺见场内的人都紧紧盯住自己,那份激越就更加彰显:通过与号军、与华明朝廷上至圣上、下至普通兵士的接触,让我明白这几十年来,我虽获得了些虚名,但真正没有做多少为天下百姓鼓与呼的事,于是我郭某蒙大成皇上和刘丞相等人的器重,让我以带罪之身重返巴蜀,与蜀中乡亲父老共谋生存大计,共镶义旗拥戴华明朝廷我复汉名江山。今日有幸与谢老爷属下的各位老板、掌柜相识,郭某甘心情愿与大家肝胆相照,辅佐谢老爷在德干率先举旗……
郭子祺激情昂扬的一通话让在场的人热血沸腾,即便是刘丞相在此之前也不曾听到过郭子祺发自肺腑的心声。为此,刘艺顺更加相信自己对郭子祺的判断了……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