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庭大军在乌江渡首战失利之后,表现出极度的耐心。在蹇总兵看来一场声势浩大的战斗死伤几百兵勇完全在情理之中,让他无法接受的是,朝庭大军花费了半月之久的时间打造的竹筏、搜寻来的懂水性的劳工竟让叛逆捡了便宜,他甚至在想这原本就是对方的计谋,让那些懂水性的人有意让他们抓住,是有意破坏他的行动的。
蹇总兵能坐上总兵的位置,自然也不是徒有虚名,审时踱势之下,干脆从朝庭军队中挑选出初通水性的人员,在龙溪附近的小乌江进行实战训练,期待假以时日可以二次渡江。如此一折腾,时间又过了一个月,朝庭的水兵训练可以说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各种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在实战训练与预演中都列入科目,直到蹇总兵亲临演练场检阅验收方才结束,随后便进入战前准备。
第二次度江不仅有竹筏、还有木筏,可谓准备的十分周密,木筏是用碗口粗的杉木用铁钉钉制而成,其牢固程度是竹筏无法比拟的,可木筏也有它的不足之处,重量和灵活度都不如竹筏,如果对岸有牵引使用起来木筏的作用便会大大加强。
杨头领始终关注着对岸的一举一动,对岸有可能出现的情况都做了详细的分析。杨头领知道对岸一定是在暗自用功,朝庭大军不可能遇到困难就退缩的,即便碰个头破血流只要没有全军覆没就会有再一次的进攻,这便是所谓的王权不容侵犯。杨头领让人暗自打探,当得知朝庭军队在小乌江加紧囚渡训练,心里暗自好笑。水性可不是三日五日可以练就的本领,再者上次号军没有动用火炮,全因竹筏上面有当地的劳工,怕误伤了他们,这次如果对方全换成了自己的人马,火焰山的火炮阵地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朝庭军队第二次准备渡江是在端午时节,正是贵州山体发水的季节,乌江河水一天天见涨,水位不断上升。乌江两岸多悬崖峭壁,上下游落差较大,江水会因水位上升而加快流速,这给渡江增加了难度。可打端午节后山洪随时发生,江水的水位会一直保持到八月之后。蹇总兵自然不能让一条乌江就把自己堵在了南岸。于是发起二次强渡。二次渡江依然由三十支木筏、竹筏组成,一次可以渡过五百余人,吸取上次的教训,考虚到过江之后会有一场恶战,这次渡江除参加训练的水兵之外,其余兵勇都是从各旅团抽调的精兵强将。
每艘竹筏上面都插上了许多代表王权的旗帜,一来壮大声势,二来靠旗帜遮挡可以扰乱对方箭手的视线。渡江队伍早上八点就发起了攻击,竹筏上的士兵人人手势刀剑,用盾牌护身,只要竹筏一旦在对岸登陆,竹筏上的士兵便可以一当十的与对岸号军发生激战,而后缓的竹筏、木筏便会紧随着渡向对岸,蹇总兵推算,只要有一千兵士渡到对岸,就可以完全控制对岸码头,吸引住对方的注意力,后续部队就可以源源不断的渡过乌江,过江就意味着讨伐、进剿就有了突破。
朝庭军队出发来到江心,对面依然一点动静都没有,就如同对岸根本就没有人驻守一样。即便是埋伏的弓箭手也没有发出一支箭。蹇总兵见此情景突然紧张起来,猜不出对手是何套路。直到竹筏驶过江心的位置,火焰山上的十几门火炮一齐向江心轰炸,土制火炮的威力并不小,十几门火炮同时发出,只见江中的竹筏、木筏倾刻之间散落成若干竹木,筏上的士兵有的掉入江水之中,有的紧紧吊住那些散乱的木竹,其中有两艘竹筏受损较小,船上的水兵趁对手装填炮火的空隙,拼命往对岸滑去。由于受刚才炮火打击,加之洪泛期江水流速湍急,两艘筏船没能准确的靠在对岸的码头位置,而是下行了一里路之远才靠岸。
渡口往下一里路是峭壁,竹筏虽然靠岸了,可竹筏上的人却是无法正常登陆,只好靠岸边陡峭的山体往上爬。蹇总兵从望远镜里看到朝庭军队先头部队靠岸的情景暗中生喜,心想只要有人靠近对岸突破乌江就有了希望。可当这些兵士弃筏上岸的瞬间,早就埋伏在峭壁之上的号军发起了居高临下的打击。一时间滚木、碎石、火球衣之类一齐向攀岩的兵士袭来,只有遭架之功无还手之力,经过一场完全不对等的激战之后,攀岩的士兵纷纷被击中落入江中再也没能爬起来。蹇总兵见此情景痛心疾首恨不欲生,精心准备一个月的第二次渡江又被号军粉碎。
朝庭军队连续两次遭遇失败,自然加剧了蹇总兵对号军的憎恨,发誓一定要突破乌江将匪军斩尽杀绝,否则不足以平民愤,不足告慰在两次战役中拪牲的士兵。可两次精心策划的行动失败对朝庭军队队而言也是元气大丧。尤其是死在第二次的水兵都是精干的队伍,是朝庭军队的精锐部队。因此,在队伍中有了一种厌战的情绪,谈度江而色变,犹其面对神出鬼没有对手,两次渡江的兵士全军覆没,除知道对方火炮阵地外,却还没有发现对手的任何踪迹。蹇总兵真正的怒了,他立即差人往平越府,要调集重炮部队火速前来征援。
其实,蹇总兵自己也知道,从平越到乌江三百余里,即便是部队行军也花了五、六天的时间,如果是运送辎重火炮过来,山路弯弯肩挑背扛,没有个十天半月是无法完成的。蹇总兵做出如此决定纯属无奈之举,也是在狂怒之下的不清醒的决策。冷静下来,蹇总兵不得不思考另外的对策。乌江上游的构皮滩、袁家渡这两处渡口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作为带兵打仗的蹇总兵而言自然不可能不晓得。蹇总兵也断定号军在这两处渡口都有重兵把守,要想渡江可谓比登天还难。可蹇总兵没有退路,勇猛是军人的必然选择,策略却是指挥者必须的心机。有时,作战是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之中寻求一念之差的转机。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