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秉臣收到三路大军抵达乌江三个渡口的报告,心里的石头方才落了地,到底在朝庭大军到来之前率先抢占了渡口,抢占渡口就等于占领了主动。
与此同时,徐秉臣还收到了来自朱王府传来的飞鸽传书,称义泉、思南两地均被号军攻占,徐秉臣的心里别提有多兴奋了。此时,徐军师向头领荐言,既然前方战事捷报频传,号军南片行营何不乘胜而进,将前敌指挥中心前移至熬溪,一边宣传号军反清复明纲领,一边向各地百姓开仓济粮,同时,还可以在熬溪、龙家、松烟一带招募新兵充实力量。
徐头领知道作为军师的二弟自幼饱读诗书,进入寸台之后,时常手捧兵书研读,可时下是真刀真枪面对数倍于我的凶残敌人,不是秀才纸上谈兵那么简单。徐头虽觉得他读的有些道理,但又觉得什么地方有所不妥,不敢完全听信于他。徐头领与姬参军商议,让徐军师修书一封飞鸽传往偏刀水朱王府,言明自己下步的思考,请朱王定夺。
朱王的回书很快就回来了,对于徐头领的计划不置可否,着重强调加强乌江三处渡口的防务,所有的工作都要围绕乌江防务展开,加大新兵招募是当务之急,加强各渡口工事修筑、守军训练与军纪教育更是当务之急。而开仓济粮、宣传反清复明纲领等事务则应放在第二位,立足是第一要务。朱王的回复可谓睿智,既没有打击南片号军的信心,又明确的指引当下工作重心所在,足见其宏才大略的风范。
朱王在接到思南战报的同时,攻打思南号军轰抢百姓的事也从刘教主的书信中获悉,这让朱王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号军都是从农民直接演谜面是来,没有经历过任何的教育与严格的军纪训戒,出现类似的事在所难免,或许是此前自己忽略了这一点。号军接下来要面对强大的敌人,如果没有严格的军纪是无法保障的。处于义泉、思南的号军尚可以通过逐渐的整训来达到目的,可南片的各路大军时下就踞守乌江天险,不日将与朝庭大军开战。蹇总兵从平越府发兵已有三日,按正常行程,五日即可到达乌江渡口,朝庭军号称十万之众,即便夸大一些,五六万人至少是有的。而南片的黄号军、白号军、东路军三支队伍加起来也不足万人,全凭乌江天踞险相抗,如果队伍再出现问题,那三道关卡也只是形同虚设。
想到这里,朱王再也坐不住了,按朱王事前计划,义泉思南两地成立军政府之后,立即招募大量的新兵,加紧训练源源不断的往乌江一线输送,可义泉思南两地刚刚攻克,百废待兴,招募的军队也需强化训练。朱王放心不下,立即命左宝山带上王府禁军一千余众随自己前往余庆司熬溪方向。
白号军肖师傅部与东路军杨仕炯攻下熬溪之后,烧了里政衙门,斩杀了保丁队的官兵,却让安巡检给逃脱了。安巡检自知大势已去,原本想连夜赶回余庆县衙报告安县令,可哪里容得下他慢吞吞的作出打算,号军先他一步直奔大乌江封锁了渡口,自己只好远远立于箐口后的山巅望江而叹。可安巡检必竟在官场混迹多年,也知道进退维谷的道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即便此时自己逃往余庆县衙,安县令也未必就能保他周全,思忖再三,安巡检决计以退为进,将自己布商打扮,肩扛褡裢,牵着马往松烟方向赶去……
徐秉臣到达熬溪时,已是清明后的第三日,熬溪激战的痕迹还沥沥在目,街上的百姓见有军队进入城镇,立即闭门不出,从门缝之中观察前来的军队意欲所为。清明夜原本是歌舞声平的夜境,却让一场血腥给取潜了。熬溪的百姓虽然也听说过号军举事,但他们从官家宣传中获番的号军却是如土匪一般的打家劫舍之辈。天闵山上的土匪骚扰附近乡镇的事他们并不少见。即便是当夜号军只杀官兵不犯百姓,可那些稍有些家底的富绅第二日便悄悄收拾家中值钱之物悄悄逃遁了,留下来的都是些普通百姓,平时过着饥不裹腹的日子。
徐秉臣让徐军师等人敲开了几户街民的门,百姓怯生生的看着号军那头上裹着的白头巾,心里依然有几分畏惧。直到看见随行的号军只从街上通行而并不打扰百姓,大家才把揪紧的心放缓了些。胆大一些的街民慢慢打开房门走出来,接受徐头领等号披露地人们的询问。徐头领与百姓的交谈中获悉,熬溪城北有一处官家粮仓,之前是里政的保丁看守,打清明夜号军杀尽了官兵之后,那里便无人看管了。徐秉臣正愁齐抓共管不到与百姓沟通的契机,听说粮仓一事立即命徐军师带人前往察看,确认无误便立即开仓放粮,向老百姓宣称号军的主张是为普天之下的老百姓谋生存。
开仓济粮的公告贴满了整个场镇,熬溪镇上的几位轮值更夫兴高彩烈的提起铜锣在大街小巷里宣告——号军放粮喽……
街上的老百姓和附近村庄里的民众闻讯前往官家粮仓前的坝子里,排成长长的队列。徐秉臣紧记朱王一切都要围绕镇守乌江展开的训戒,让中军帐的兵士在放粮的现场摆开征兵,徐军师就地找来一张椅子站在上面宣讲着朱王反清复、平均地权的主张。许多壮劳力听说当兵吃饭管饱,把刚分到的粮食交给家人,便迅速登记进入了号军新兵的序列。徐头领看到百姓一当兵的积极性高涨,心里颇感安慰……
杨仕炯与肖师傅镇守的大乌江渡口,是平越府及余庆县通往遵义方向的必经之路,往日每天都有两艘轮渡般往返摆渡,此处的轮渡船是乌江上下各处渡口最大的,马匹、马车之类的物资均可通过摆渡船运往对岸。从平越府开拔的朝庭军队要进入乌江北岸,大乌江是最佳通道。为此,杨头领所镇守的是乌江防线最重要的隘口。杨仕炯自幼熟读兵书,懂得兵法所术以逸待劳的道理,刚到乌江渡口,一边加紧安营扎寨、修筑防缷工事,一边紧急叫停了摆渡船,还让石流水山寨之中水性好的士兵涉水到对岸去,将沿江上下十数里内的船只全都集中起来销毁,并将摆流对岸的码头加以破坏,让朝庭军队无立足之地。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