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小七抱着话本乐的眯起眼睛,连带着看崔五郎都顺眼了许多。公主无奈的笑了笑,领着三个孩子和仆从动身前往侯府。皇帝疼爱安宁公主,侯府与公主府就隔了一条巷子,走正门也不过一刻钟的时间。崔小七还没看两页话本就被奶妈陈嬷嬷抱着走进了忠定候府。
如果说公主府是雕梁画栋,精致华美,那么忠定侯府则称得上古朴大气,疏朗开阔。崔小七看着面前一脸慈爱,笑意却不达眼底的老太太就浑身不自在。老太太笑着搂过四郎五郎嘘寒问暖,才朝她招招手,不咸不淡地问几句病的如何,可有不适等客套话。
公主当即眸色转暗,却碍于孝道并未作声。崔小七倒是心大地开心与嫂嫂们见礼。她心知自己又不是人民币,自然不可能被所有人喜欢,老夫人不喜宋氏罪臣之女的身份,连带着不待见她,再加上公主放着嫡亲的儿媳不管,却一门心思扑在小庶女身上,她就更加不喜崔小七。
不过是碍于公主的身份和自身辈分,每次见面维持面上的和气罢了。除了老太太,大伯母与只比她大半岁的堂姐崔六娘也并不对崔七娘热络,因此崔二爷不在家时,公主总是带着她和五郎住在公主府。
当崔小七正百无聊赖的边听大人寒暄边放空发呆时,看到对面两个长得一模一样的可爱小姑娘朝她眨眼,三人心照不宣的一笑,就听到老太太强压着不悦的声音。
“芷儿,娘不得不说你几句了,旁人家里只听说过主君不分嫡庶尊卑,何时听过主母这般行径?其他也就罢了,宫中规矩森严,你怎可每年都带着小七进宫赴宴呢,小时娘就不说了,全当带着孩子长长见识,如今她可七岁了。”
祖母未说出口的话是,这种露脸的场合更应当带着侯府嫡出的大姑娘,崔六娘而不是她这个小庶女。
崔小七看到母亲张口想要反驳,忙轻轻拉了拉她的衣袖,公主过门后从不摆皇室架子,一直与婆母相处融洽,她不想母亲因自己而顶撞祖母,落得个跋扈不孝的名声。安宁公主递给她一个安抚的眼神,仍然坚定开口道:“母亲有所不知,父皇很喜欢七娘,早些我进宫问安还特意嘱咐我宫宴需领着七娘让他瞧瞧呢。”
崔老夫人心中暗哼,崔七娘又不是皇上的亲外孙女,这话也太过糊弄了。可偏偏公主这么说了,也没人能反驳得了。但崔老夫人也不肯轻轻揭过这事,于是又对安宁公主道:“你说的也在理,只是宫中规矩重,七娘年岁渐大不比从前,可巧最近府中请来了周夫子和其夫人教导四娘她们,何不让七娘回侯府住一阵子,既可同她姐姐一同学些东西,又可以陪陪我这个老太婆。”
安宁公主听着左不是什么大事,七娘多学些东西,有个玩伴热闹些总是好的,遂应下,正打算说自己明日就带着两个孩子回侯府住一阵子。谁知崔老夫人还有后招:“柯儿还有一个多月就要生了,她这胎怀像不太好,你们姑嫂一向感情好,且你去也可以多多看顾太子殿下,不如你去东宫住一阵子,替娘照顾柯儿可好?”
崔小七心中暗道一声高啊!太子与安宁公主是一母同胞,为先皇后所出,先皇后早逝,太子几乎可以算是长姐照顾长大,二人感情深厚。这崔老太太就是拿捏准了母亲挂念宫中的太子弟弟。而崔小七的姑姑崔宁柯,既是公主的弟媳,也是公主的小姑子,二人关系亦非常亲近。
先抛出让自己回府学习,再提出让母亲去宫中照顾姑姑。这样自己在侯府没了靠山还不是任人拿捏。崔小七却丝毫不畏惧“凭着我不出头,不显山,不漏水的三不原则,加之中庸之道加持,任老太太想挑毛病也挑不出。”
安宁公主本还想争取带着小七一同入宫,瞧着小七轻轻点头,一双安之若素的大眼睛还调皮地朝她眨了眨,也不由有些期待女儿离了自己的庇护究竟是不是能过的顺遂。安宁公主笑的仪态端庄“那就听母亲的,明日我送五郎和七娘回府后就进宫看望柯儿,必定好好宽慰她。”
大伯母梁氏也笑着凑趣:“母亲这下可放心了,有公主去东宫坐镇,保管柯儿平平安安为您生下大胖外孙!”梁氏这话可说进了老太太心坎儿上,崔宁柯入东宫五年只为太子添了一个女儿,若不是与太子感情不错,加上公主在宫中调和,太子早就纳了侧妃良娣了。
现在她只盼着女儿生下外孙,这样在东宫地位才稳固如山。一家人言笑晏晏说起这桩喜事,崔小七却看到崔六娘脸上温柔浅笑,白皙细嫩的手却紧紧捏住了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