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寅出生于1658年,1662年父亲曹玺出任江宁织造,举家南下。
1662年,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刚刚过去十几年。曹寅二十岁左右所作《哭马伯和先生二首》,有一句“烽烟何日返山川”。烽烟是战争,战争什么时候再打起来呢?发动驱逐满人的战争,这是曹寅老师马伯和的心愿。
顾景星为曹寅《荔轩草》作的序中说:“子清门第国勋,长江南佳丽地,束发即以诗词经艺惊动长者,称神童。既舞象,入为近臣。”
舞象,指十五六岁。曹寅十五六岁到北京,成为康熙的近臣,也就是御前侍卫,銮仪卫。御前侍卫有服兵役的意思,有时限。时限到以后,会分配别的工作。
曹寅在北京任职,一直到1690年出任苏州织造,重回江南。1692年,终于回到南京。在南京,曹寅同明朝遗民,同复社后人交往密切,尤其还娶了复社领袖吴梅村的孙女做儿媳。
曹寅的另一重身份是正白旗包衣,内务府员外郎,皇帝的家奴,负责为皇帝做衣服。而且,他还是康熙安插在江南的耳目,密探。
第五回【终身误】曲:“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金,后金,满清贵族。金玉良缘,是指宝玉,曹家,同满清贵族甚至皇族的关系。别人都羡慕曹家同皇族的关系,但是曹家只愿做补天的石头。
这句话明确地表达了曹家的政治立场。
为什么康熙这样相信明明更认同自己汉人身份的曹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