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燕问道:“东峰有哪些看头?”伙计说道:“东峰因为在华山的东边而得名。山顶有一个平台,是观日出的理想地点,人称朝阳台,东峰也就被称为朝阳峰。”骆燕问道:“泰山的日出久负盛名,华山的日出恐怕不能望其项背吧?”伙计没明白:“什么象背?”若虚说道:“这还用问?华山的日出比泰山的日出好看多了!”
伙计说道:“那是不假!华山的日出——哎呀!那是他们文人说的,小的就不狗尾续貂了。嗯,南峰是华山的最高峰,人称华山元首。你要是登上南峰,就能感到天近在咫尺,手可摘星辰,扪参历井,不敢高声说话,恐惊天上之人。”
若虚一笑,心想,伙计说了不少诗句,也算比较贴切的。伙计又说道:“南峰由三座山峰组成的,这三峰是松脍峰、落雁峰、孝子峰。客官,真的值得一看!”
若虚看了骆燕一下,笑着问道:“这落雁峰上的雁是大雁还是小燕?”骆燕用手指着若虚说道:“你呀,跟着赵姑娘,就学会耍贫嘴了!”伙计不明其意,说道:“什么大雁小燕的?”骆燕说道:“别理他!你说!”
伙计点点头,说道:“西峰的山顶上有一块形状好似莲花瓣的巨石,文人称为莲花峰、芙蓉峰。大诗人李白来此游览,还写了诗。西峰的景点多与沉香劈山救母有关。”若虚点点头,说道:“我听说过!沉香救母的故事流传很广。”
伙计说道:“这么说吧!姑娘和你相公到了西峰,你们就不想回去了。在这里住上一年半载,就成神仙了!”若虚笑着说道:“千好万好,不如小二哥说得好!”伙计有些不好意思,说道:“小的有些夸大了?”
骆燕笑道:“北风又是什么风?冷不冷?”伙计没有听出骆燕话中调侃的意味,说道:“北峰四面绝壁悬崖,巍然独立,就像云台一样,人们又称云天峰。李白在《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中写到‘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骆燕说道:“李白都说好,恐怕没错。”
伙计说道:“这就叫名不虚传!——中锋在东、西、南三峰中央,也是华山主峰。中锋上面林秀壑美,清新怡人。峰上有座玉女祠,中锋也就叫做玉女峰。上面的景点都是与萧史、弄玉有关,有玉女崖、玉女洞、玉女石马等,当年秦穆公的女儿弄玉随仙人萧史而去后,秦穆公追寻女儿到此,一无所获,只好建一座祠堂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骆燕问道:“听到这么神奇的故事,李白不会惜墨吧!”伙计一皱眉,说道:“细磨?什么细磨?——哦!李白写了一首《凤台曲》——小的记不起来了。”他抓抓头,不好意思笑了。若虚、梁燕都没有笑他的意思:他知道的已经不少了。
伙计看着两个人,又问道:“萧史、弄玉的故事,你们不会不知道吧!”若虚一笑,说道:“知道一小点。遇到小二哥,我们算是涨学问了。”伙计一笑,说道:“哪里?老板让小的们背下来的。说多了,也就全记下来了。”
骆燕忽然问道:“小二哥,你知道华山剑派吗?”伙计点点头,说道:“知道啊!华阴县的人谁不知华山剑派?哦,楚掌门就要结婚了!”
若虚奇怪地问道:“你们也知道楚掌门要结婚?”伙计点点头,说道:“华山剑派在县城采办了许多东西。两位客官,你们是来参加楚掌门婚礼的吧?”
若虚不置可否,骆燕问道:“小二哥,参加婚礼的宾客多吗?”伙计摇摇头,说道:“不很清楚!不过本地的名门望族、官吏豪绅都受到了邀请,像你们外乡人似乎不多见。”
这时,有人在喊伙计,伙计答应着,对着若虚、骆燕说句客气话,匆匆走了。骆燕问道:“楚安为什么不广邀江湖朋友呢?”若虚说道:“各人的考虑不一样。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
骆燕站到窗前,说道:“若虚,别瞎猜了。你看,外边热闹得很,我们也出去看看吧!”若虚本不想去,这里人生地不熟的,可见骆燕兴致高,也就点点头。
两个人徜徉在华阴城里,那些精巧的手工艺品和琳琅满目的小饰品吸引着骆燕的目光,真正的目不暇接。若虚也陪着骆燕看着,只要骆燕看好的东西,若虚就摸出铜钱买了下来,这些东西真正的价廉物美。
一阵阵的香气扑面而来,前面有一排小吃摊,骆燕看看若虚。若虚一笑,说道:“吃一点吧!反正有人掏钱。”骆燕狡黠了眨眨眼,说道:“那就多谢了!”两个人找好位置,坐下来悠闲地吃着色香味俱全的华阴凉粉。
骆燕把碗中的汁水都喝完了,若虚笑着问道:“还想吃吗?”骆燕说道:“还想吃,可是我的肚子不答应了!明天再吃吧!”
若虚说道:“不减肥了?”骆燕说道:“我从来就没有减过肥。”若虚说道:“那还这么苗条?”骆燕说道:“我有秘方!”
若虚说道:“什么秘方?”骆燕说道:“等你胖了再告诉你!”若虚说道:“那就来不及了吧!”他把铜钱递给摊主,两个人离开座位,说说笑笑,轻松自在。
忽然骆燕站住了,眼睛一亮。若虚问道:“什么事?”骆燕一指前面,小声说道:“你看那个人像虞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