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个老公没有文化,这事还得我去解释。但是你要先问问那四位翻译家,看他们有没有精力。”
信息技术部的四个翻译家已经带出一批徒弟,可以翻译这四种语言的古代文献。除了《科学之舱》和《通识教材》,收集到的科技资料十分有限,正愁无用武之地,当即表示可以先试译若干。果然,大军所到之处确实找到一些古代文字作品。不过多形成于田园时代,只讲人情世故,善恶美丑,很少歌颂探索发现,创造营建。
甄淑兰不死心,让士兵们反复搜罗,终于找到一些汉文诗,便交给李彦昌的汉语翻译小组。几百份文献译下来,也只有十首诗和几段神话能符合她的要求。甄淑兰便将原文附上解释,编印成册,取名《巧夺天工》。开头便是一首中国元代的诗歌。
七律?赠放烟火者
元?赵孟頫
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柳絮飞残铺地白,桃花落尽满阶红。
纷纷灿烂如星陨,赫赫喧虺似火攻。
后夜再翻花上锦,不愁零落向东风。
在一次主要由女性同僚参加的分享会上,甄淑兰朗诵了这首诗。众人听罢纷纷提问。田园时代也有歌颂创造发明的文学?有多少?是不是也被盖娅真理教封杀过?
“说实话,不仅少,而且不是传统文化的主体。”甄淑兰遗憾地回答。“汉语文献中我们选了又选,只能凑薄薄的一本。其它语种正在翻译,似乎也没多少。”
“我觉得,应该让今人了解传统文化的全貌。”金子淇一向大胆,丈夫成为会长后更是如此。“邪教只选其中反科学的文字做宣传。如果我们只挑支持科学的文字去推广,不是又搞成一套护教文学吗?”
卡梅丽娅理解她的意思,也表示支持重印各种历史文献,而不考虑它们是否赞美过科学。“历史上科学人和文化人就不合拍。研究一下当年他们之间的冲突,也不失为重要的历史课题。”
这些有艺术倾向的高官纷纷表态,佩什梅格怕她们带歪了方向,连忙发言。“现在还处于战争状态。由大会出钱做文化事业,当然要以宣传科学为宗旨。如果是纯粹的文化研究,艺术赏鉴,战争胜利后再搞也不迟啊。”
“那这些原始文献怎么办?保护它们也需要经费。”甄淑兰像对待自家孩子一样维护着她找到的那些古籍。
“一亿四千万人,至少有一千四百万灾民,现在很难为了几首诗拨款。”佩什梅格坚持不让。
即使有金子淇的枕边风,苏吉拉纳也只同意为它们拔出一笔文献保护资金。维持在两间房屋,几个人的水平而已。“你不是自费印过陈寿铭的诗集吗?如果有人喜欢这些古籍,可以自费印刷嘛。”
苏吉拉纳并非完全不懂艺术的价值。甄淑兰一直想创办文艺刊物,北方战役还在进行中,钱就拨付到位。12年年底前,这本命名为《科学与人》的文艺专刊出现在会员面前,里面都是会员创作的诗歌、散文报导和小说。两大战役带来的新奇刺激,让很多人产生了创作灵感。
最初在弟岛,大会只有一本《科学前沿》。控制四个岛后,信息量不断增加。这本刊物期期加厚页码,才能勉强应付。自从打下南方大教区,各部门办刊的冲动被释放出来。行为科学部创办了《社会改造》,环境科学部创办了《大自然真相》,技术分部创办了《新生产和新生活》,苏吉拉纳自己指挥的近卫军参谋部还创办有《新式战争》刊物。
但是它们加在一起,发行量都不如《科学与人》。新刊的首期就卖出五千册。文艺工程处终于能有个直指人心的阵地。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