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艺术被教会垄断,主题都是宣传邪教,民间艺术又粗俗不堪。所以我们不能提倡。”金子淇给师妹作着补充:“但是我们觉得,艺术怎么能只属于邪教?科学难道不应该有自己的艺术吗?如果没有,科学就是冰冷的事物。”
苏吉拉纳知道,她们一直想成立文艺工程处。尤其是甄淑兰,手边只有几名学生助理和一支收编的演出团队。两个文艺女性并不满足写写标语,唱唱歌曲,她们希望科学国家里也有真正的文化生活。
“现在全境都在取缔旧戏,限制说唱,查禁先觉文学跟护教文学。可是,识字的人就想看小说,不识字的人想听戏剧,这是人之常情。业余时间总不能都去背《光明集》!”金子淇毫无顾忌地表达着不满。
苏吉拉纳再次意识到自己娶了个多么重要的妻子。这几年忙于科研和建设,除了传唱那几首科学歌曲,大会的文化生活确实枯燥乏味。“可是,你们具体要做什么?”
“成立科学文艺工程处,系统培养文艺人才。这样就需要场地和经费。”
“李彦昌的出版社不能只搞学术著作,也要出版文艺作品。”
“面对公众的媒体不能只有《科学前沿》,我们还要有文艺刊物。”
“……”
两个女人你一句,我一句,显然已经讨论过很久。苏吉拉纳取出纸笔。“两位,要不咱们起草个提案?”
于是,三个人跑到科学会堂,找了个有电灯的房间。两个女人出主意,苏吉拉纳执笔,迅速形成一份提案,名叫《建设科学文艺事业的重要性》。
拿给朴运成审阅之前,苏吉拉纳心里已经有些发怵。最近一段时间,会长没同意过他的任何提案,他们之间已经不是当年随时互相串门的关系。不料这次例外。朴运成拿着笔,边读边划,圈圈点点,显然非常感兴趣。
“苏吉拉纳,你肯定读过先觉文学,可你看过科学时代歌颂科学的小说吗?”
“没有,过去了一千年,肯定都被查禁光了吧?”
“没这么简单。”朴运成作为历史科学家,没少阅读先觉文学,这些文字的作者来自公元十八世纪中叶到二十一世纪初,是科学时代的见证人。朴运成努力想从这些面扭曲的镜子里分辨那个世界的真面貌。
“文人们习惯互相批判。如果当年有那种歌颂科学的文学,反智作家一定写下批判它们的文字。但我一个名字都没找到。他们批判科学本身,但从不批判歌颂科学的文学,这意味着什么?”
“也许是因为先觉文学的原文被删改了?金子淇就说过,《瓦尔登湖》不是原版。”
“不会删得那么干净,上万种先觉文学著作,能删改得一字不漏?再者,小说散文可以因为查禁而失传,可是为什么连首歌颂科学的诗都留不下来?这几百年,我们从没有在民间找到秘密流传的科学诗。无论是《科学之舱》,还是穆安达提供的《通识教材》,对科学艺术也都是只字不提。原因恐怕只有一个,当年根本没有科学艺术!”
“根本没有?”
“至少,那三个世纪里面最著名的文化人,无论来自哪个国家,都是反科学的!旧科学人放弃艺术阵地,任由反智分子占领。要知道,随便一个文人或者演员,对民众的影响力都超过一群专家。每天听文人们咒骂科学,民众也就会把科学当成不祥之物。”
我们不是在复兴旧科学,而是在创立新科学。朴运成反复强调的这句话,在文艺领域最有代表性。虽然这段时间矛盾重重,但是这些科学人还能做到不论派别,就事论事。在会长支持下,这份提案迅速得到通过。现在他们还没有条件培养专职艺术家,于是就请各部门收集会员的自发创作,加工提炼,推广其中的优秀作品。
虽然舞文弄墨不是科学人的专业,但是所有会员必须要写论文,于是都有写作能力。不少人需要用素描记录科研对象,所以还能绘画。尤其是上岛前的老会员,很多人读过养成院,受过简单的艺术熏陶。所以,会员们自发创作的诗歌散文和小说,以前就以手抄本形式流传。画作更是到处可见。
通告一发布,各种文艺作品便朝着只有几个人的科学文艺工程处飞过来。其中有本传记,名叫《科学英雄传》,由几名老会员集体创作。书中记载科学家园历史上的二十名勇士,他们深入敌营,建功立业,很有传奇色彩。二十名勇士中唯一健在的就是彭志真。
虽然纸张的需求和造纸厂的产能一起在飞涨,朴运成还是批给文艺工程处一批印刷资源。于是,经过金子淇亲自润色后,《科学英雄传》成为大会历史上第一本正式出版的文艺作品。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