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这是一片刚刚下种的田地,中央有几间新板房,外面还搭起简单平台。年轻诗人们在陈寿铭带领下,在这里结庐而居。老诗人站上讲台,朗诵着刚刚写下的诗作。下面围着几百号听众,有的人亲属被近卫军射杀,有的人被科学工厂抢走了营生。听说陈寿铭公开向科学大会叫板,纷纷跑过来表示支持。
……
机器和矿井的主人,
靠这些魔鬼走上神坛。
他们抢夺我们的劳动,
让人民一无所有。
最可恨那些科学魔鬼,
它们吃尽我们的血肉。
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
真理的太阳将再映全球。
“您写得太好了,他们就是吃人的野兽。”
“帕尔哈蒂再残暴,也比他们好十倍。”
“咱们要和他们斗,不用怕,丝敖百姓就杀了他们好几千人。”
“……”
听众愤怒地议论着,各种消息在他们的嘴里夸大,扭曲。就在这时,一个年轻人跑过来,表情紧张地告诉陈寿铭,金子淇登门拜访。
“她带了多少人?”
“就三个女人。”
原来,金子淇听说陈寿铭购买土地,意图阻挡南北大铁路汇合,便想以私人身份最后规劝他一次。苏吉拉纳去丝熬平乱,不在身边。她怕丈夫担心,没有通知他,随行只带着两个女儿。罗娅早就是军官,帕塔今年十八岁,也在北方战役最后阶段上阵磨练过。她相信,老诗人不会对三个女人怎么样。
就这样,母女三人来到天道农场,面见陈寿铭。主人听说她们要来,立刻劝其他人都离开。她们坐在刚垒好的露天土灶旁边,陈寿铭拨着里面燃烧的柴草,听客人耐心地讲道理。
“我以前爱读《瓦尔登湖》,觉得和那种自由精神特别有共鸣。文人应该不慕权势,不逐名利,随心率性。后来我才知道,能有这份心情,只因为我是官家小姐,不用操心磨面时怎么剔去里面的壳。嫁到村里后才知道,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能这样生活。他们不自由,不是因为少读了几首诗,而是因为贫困。这么简单的道理,等怀上这个女儿我才懂。”
陈寿铭拎起茶壶,给客人们倒茶。远处,诗人们正在给新开垦的田地起垅。在一派娴静的耕读气氛。金子淇耐心地劝说主人。
“后来我进入科学大会,他们讨厌文化人,甚至编了不少打油诗嘲笑文人。开始我也觉得很不理解,想着怎么能在这两种文化中进行调和?年复一年参加科学工作。我终于知道,科学才能给世界上99%的人带来自由。是免于饥饿的自由,患病时得到治疗的自由,一天出行几百公里的自由。所以,我觉得对自由的追求并没有丧失,反而更真实了。”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