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爱唱独脚戏
杨广自命不凡,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想当一个空前绝后的伟大帝王。因此,他不能容忍德高望众的前朝大臣,也不重用忠心耿直的亲信,他所重用的,几乎都是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之徒。杨广又喜欢独断专行,不听谏言。所以,在杨广执政期间,都是他一个人在唱独脚戏。
《隋书》记载,杨广在继位之初,为了稳定政局,不得已任用了一批老臣。隋文帝创立了三省六部制,三省的正副长官都属于宰相。杨广任命的六位宰相,分别是杨素、杨素的弟弟杨约、杨素的叔叔杨文思、老臣苏威、宗室杨达、萧皇后的哥哥萧琮。
这些宰相的特点,一是杨素家族的人占一半;二是都出自关陇贵族集团;三是都是隋文帝时期的旧臣,功绩卓著,经验丰富,名望甚高。
杨广的治国思路与他的父亲隋文帝不一样,而且喜欢一意孤行,自然对老臣们看着不顺眼,用得也不顺手。于是,时间不长,杨广就对这些元老旧臣下手了。
杨广首先冷落杨素,逼迫杨素很快死掉了。接着,杨广把杨约赶出朝廷,贬为地方官,杨约不久忧郁而终。杨文思当时已经七十多岁了,受此惊吓,很快也死了。这样,杨素家族势力就被清除干净了。
在剩下的三个人当中,苏威与高颎关系不错,萧琮与贺若弼是朋友,于是,杨广在诛杀高颎、贺若弼的时候,借机把苏威、苏琮免官。萧琮不久死去。苏威还算幸运,后来又被杨广重新启用。剩下一个杨达,见势头不妙,主动要求改任武职,自己离开了朝廷。杨达是女皇武则天的外祖父,还是挺有远见的。
杨广清除了元老旧臣,松了一口气,可是,朝廷之事千头万绪,总要有人管啊。杨广按照自己的想法,重新搭建了朝廷班子。杨广首先改革了中央官制,在原来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的基础上,又增设了殿内省和秘书省,成了五省。隋文帝设立三省,目的是分宰相之权,强化皇权,现在权力更加分散了,一切大权都由杨广一人掌握。
杨广还嫌不够,规定五省的长官,只负责办理具体事务,而不参预朝政,实际上成了办事人员。杨广精心挑选了五个人,参与决策国家大事,相当于宰相,号称“五贵”。
“五贵”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特别温顺听话,很会看杨广的脸色行事。这几个人虽然号称“五贵”,但官职并不高。这是杨广独出心裁设计的,官职低,权威性就不够,说话份量就不重,自然一切都由杨广说了算。
“五贵”之一的裴矩,算是有能力的。他知道杨广有雄心大志,便献上了征服西域的策略,在打击吐谷浑、收服西域中立有大功,得到杨广赏识,视为亲信。史书没有记载他对杨广有任何进谏之言,反而处处顺着杨广的心思说话。杨广死后,裴矩投降了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