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村是个大村,有一百多户人家,金沙村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村南是金沙山,村北有一条沱河的分支叫水晶溪,绕村而过,盖因河水两岸布满细沙,沙中有不少的白色结晶,只要有太阳的日子那些沙子就会发出耀眼的光芒。
远远望去银光四射,犹如置身于水晶宫中美丽非凡,水晶溪由此得名。……
水晶溪水质清澈甘甜,水晶溪沿岸有两个特产,一是水稻,二是老酒,水晶溪两岸稻米更是远近闻名,那是稻子中的极品,水晶溪稻米晶莹剔透,用溪水煮熟后稻香四溢经久不散,令人胃口大开。据传八年抗战期间,蒋委员长最爱吃的就是水晶溪出产的大米……至此水晶溪稻米声名远扬。
用水晶溪稻米酿出的老窖酒,就更加珍贵,六十年代国民经济并不发达,水晶溪产出的老酒极少,且控制极严,要想品尝到水晶溪的老窖,那可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平常百姓想都不敢想。”
在金沙村西北角有一家刘姓老户,户主刘仁义,由于酒烧得好,村里人都叫他酒爷,酒爷为人诚实厚道,酒爷有三个儿子,分别成家立业,大儿子,二儿子分家后也就维持个温饱,酒爷也是和小儿子刘子贵住在一起,刘子贵却没有继承他爹的手艺,而是四处游荡,他心眼多,鬼点子也多,村民背地都管它叫鬼子三,鬼子三常做一些投机取巧的事,由于走的地方多,见识也就多些,也常常向村民吹嘘自己的见识,他爹酒爷给村里做烧酒,他自然借了不少的光,靠着不少的鬼心眼子,日子着实不错,在村里能排上前十名富户之一。
鬼子三的婆娘不很争气,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给鬼子三生了个儿子,取名刘占富,意思是他儿子永久富贵,长命百岁。这孩子没他爹聪明,长的黑不溜秋又犟又倔,哭的时候就比毛驴叫唤还难听,人长得粗胖,大人小孩都管他叫“倔驴子”可这是鬼子三唯一的儿子,再不济也是他刘家独苗,自然呵护备至疼爱有加……转眼间二十岁到了该取媳妇的时候了,鬼子三自以为家境不错,给儿子说门亲事不是什么难事,可是等来等去就是没有媒人登门说亲。鬼子三再也坐不住了,只好亲自登门到媒人家相求,媒人介绍了几门亲,可人家一听说是鬼子三家立马变了脸色,不客气地将媒人轰出家门。
鬼子三到此时方知自己年轻时过于荒唐,经常勾三搭四,伤风败俗,留下了坏名声。可是为了宝贝儿子的幸福,鬼子三不得不低声下气求人,好不容易有家愿意的,可他的宝贝儿子却说什么不干,这让鬼子三差点没背过气去。
可是儿子说出一个人来,鬼子三愣是半个时辰说不出话来,惊得鬼子三恨不得上吊自杀。鬼子三坐在自家院里捶胸顿足,左右开弓抽了自己十几个嘴巴子,仰天长嚎道;“老天爷呀!我这是造的哪辈子孽呀?让老天这么惩罚我,这哪是儿子呀?这分明是催命的小鬼,你看上谁不好呀?非得看上她,你……你这不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吗?接着放声痛哭......我地娘呀!呜呜……”
“我不管!除了于慧珠,我谁都不要,爹爹!你要是不给我去她家提亲,我……我就死给你看。”倔驴子也是一边跳着脚,歪着脑袋梗着脖子,斜瞪着一双三角眼,叫驴般喊道;酒爷这边听了咕咚一声倒在地上,两眼一翻背过气去了……家人慌忙把酒爷抬进屋,又是掐又是捏,半晌酒爷才——啊!的一声回过气来,至此酒爷再也没能起来下地行走……
经过几天折腾,鬼子三的气也慢慢消了,不管怎么说,自己就这一个独苗,好歹也是我刘子贵的继承人,既然儿子死了心也要娶慧珠那丫头,自己不能眼看儿子自寻短见,成与不成,是福是祸怎么地也得去试试。常言道;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嘿嘿!鬼子三一阵冷笑,“我就不信了?又不是真的仙女下凡怕什么?”想了想,拿了几盒点心直奔媒婆李家而去……
老于头于海江的宅院在村的东北角,这是一个古朴的四合院,当你走进这家院子,你会感到主人的勤劳与淳朴,虽身为一村之长,家里去相当简朴,但有一点更让人称道是,从里到外都打扫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让你感觉不到这是个庄稼人的宅院,到真有“书香之气”的韵味……
这两年于金龙的朋友多了起来,和他差不多年轻人,有意无意的都愿和他攀交情,你来我往的还真像那么回事,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有的是真心和于金龙好,有的是找个借口来看于慧珠这个大美人,于慧珠这个山村玉凤引来众多追随者,都想一睹芳容,又都梦想着一亲芳泽。
在众多追随者中有一个人颇得慧珠另眼相看,这就是村里的小学老师付中华,付中华是个外来户,几年前师范学校毕业就被分到金沙村当了小学教师,付中华和于金龙更是好朋友,常常到于家来玩,“大哥好!慧珠在吗?”付中华来了就问,于金龙乐道:慧珠在她自己房里,能跟于金龙敢这样直接说话的只有他付中华一个。其他人绝没这个待遇。他也深得于慧珠爷爷和爹爹喜爱,于慧珠也对这乡间才子情有独钟。
好归好,但是付中华的父母托人来说媒,还是被拒绝了,拿老于头的话说就是一个穷酸书生还配不上咱家的慧珠,两家好归好但和婚姻无关,在爷爷他们的眼里,城里人要比这山沟好上百倍,眼界高,要求更高,尽管慧珠千肯万肯还是不行。
明的不行,两个年轻人就暗地来往,心意坚决的付中华海誓山盟,“非慧珠不娶,如违此誓,叫我不得好死,”慧珠也是非付中华不嫁。“山无棱,天地绝,乃敢与君绝。”
造成这种局面,老于头真的是着了急,和于盛财商量着怎么办?最后的结论是找媒婆李,让她尽快给慧珠找个相应的人家,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必须是城里人,只要人家好,后生好就行,离开山村到城市生活慧珠会满意的,我们这是为了她好。为了慧珠的前程,我就卖卖我这老脸,”老于头叹了口气道;拿着老烟袋走出了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