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结束训练日渐临近,终于分别的日子到了,很快新兵们陆陆续续离开了这里,开始了他们真正的军旅生涯…..
又过了几天,他们的班长“刘洪武”和“秦庆丰”也都和“宋天龙”握手告别下到了连队。看到几近空荡荡的大厅“宋天龙”感到异常的失落……
刘大哥,秦大哥走了,这两个没良心的也没告诉他们去了那个连队,这也太不够意思了!宋天龙站在礼堂门口看着一批批被接走的新兵,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不久“宋天龙”和为数不多的新兵也离开大礼堂住进了新宿舍。
仅过了两天新兵们就都有了自己的去向,偌大的宿舍只剩下“宋天龙”孤零零一个人,没人领,也没人理睬。他好像被人遗忘,这让他非常的失落。
从宿舍到战士大食堂的路上,战士都是排着队走进食堂,唯有他独自一人到食堂就餐,他想不通为什么自己还没有被分配?他开始胡思乱想,是不是自己本身有什么不妥和问题?还是嫌弃自己年龄太小没人愿意要?“宋天龙”百思不得其解。既然想不通他便不再去想,孩子的天性就是什么都忘得快,他感觉现在自由自在真的很不错,他很乐意这种无拘无束的生活。
利用这难得的时间,他白天在军营四周寻幽探密,晚上便上师部大厅等候“郝丽丽”和“单雯雯”两人打乒乓球或到操场打羽毛球。他似乎特别喜欢和这两个新朋友来往,也许是男孩和女孩互相吸引吧?如果看不到女孩们,便去服务社门前和孩子们胡混,实在无聊便一个人坐在外面球场边发呆,想爸爸妈妈和姐姐,想姐姐们对他溺爱的眼神,想姐姐们平日里哄他开心的话儿,常常叨咕叨咕朋友们现在再做什么?总之日子过的还算舒心……
一九六九年一月十九日农历十二月初二,星期日,师长“朱锦松”在他的办公室,招集了政委“汤尚宽”,参谋长江雨征,作战科长“郝世友”,后勤供应科科长“单金峰”,在开一个极其特别的会,除副师长龚炳炎在成都开会没在外,师机关领导差不多都在,会虽然很特别气氛却相当的轻松愉快。
朱锦松把手里的一封信放回桌上,双目充满喜悦的看着面前的几个人,然后微笑道;“老连长的信我给你们几个念了!对老连长这个宝贝儿子……你们看应该放到哪个基层连队好呀?”信是“郝世友”接兵回来交给他的,是“宋继功”亲笔写给“朱锦松”的。内容简单明了,让“朱锦松”对他的儿子严加管教,多加锤炼苦点累点没关系,就是让他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成为一个国家有用的人,一句话——就是让他的儿子“百炼成钢”而不是蠢材!”
对于老连长“宋继功”的嘱托,“朱锦松”当然不敢怠慢,那种在战火中结成的友谊和生死之情,对于这些军人来说:致死难忘。可以说,经得起任何考验。就算没有这封信“朱锦松”也会把老连长的儿子安排好的。
之所以让“郝世友”“单金峰”去东北接兵,是他和政委“汤尚宽”参谋长江雨征亲自指派的,也是代表自己和政委参谋长去看看老连长,另外“郝世友”和单金峰都是“宋继功”当年手下的兵,趁这个机会和老首长叙叙旧,也代表这些昔日的战友向老首长问好,以解想念之苦。
不过,任谁都没想到老连长会把儿子送到他这来,大家都知道“宋继功”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儿子,那孩子几乎是他生命的全部,更是他爷爷奶奶的掌上明珠,他怎么会舍得让他当兵。朱锦松却是做梦都想不到老连长真的让他的宝贝儿子当了兵,而且是几千里之外的“四川”他这里……
不过……“朱锦松”真的很高兴能为老连长做点事,既然老连长信得过他,他一定不能让老连长失望,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安排好宋天龙简直不费吹灰之力。这些天他就一直考虑这件事,可是?事情看起来很简单,但他思来想去却觉得并不是那么简单,每个人都有私心军人也有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