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寻-第二十章 修行伊始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武侠修真>行寻> 第二十章 修行伊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章 修行伊始(2 / 2)

夜幕星河,月色清冷,薄薄乌云时不时从月下飘过。窗外墙角草丛传来一阵虫鸣声,在微微凉风中似乎有些刺耳。

拜别众人,牧子寻回到房间,心中一阵怅惘。他握起短棒,沉思片刻,自己将面临的是一条与别人完全不同的道路。一路走来,感受于外,困惑于心。

是自己命运如此,还是世界原本就是如此残酷?

随着仅剩的十来人回到南州,三大教派在迷雾林全军覆没的消息很快传遍四方,使得神秘朦胧的迷雾林更加增添了几分恐怖色彩。

南州三大教派几近覆灭,各派留守的弟子大多就此散去,早已不复往日的繁盛气象,恐怕也不会再有派别间大的争端。但仍有些居心叵测之人,暗中观察,伺机而动。

临汐城,唐武堂。

经过月余的修养,加上唐伯安医术精湛,他的伤势已然好了许多,精神也恢复几分。只是唐武堂往日那般热闹景象或许难以再现。

牧子寻一月来,每日里认真修行,虽然状态比最初时候要好许多,却仍是没有掌握与短杖间的契合点,以至法诀运转并不顺畅。

饶是如此,他还是能感觉到自身的变化,这神奇的修炼法诀,只简单的呼吸吐纳,已有相当奇特的功效。那游离在体内的灵气虽少,却也让他气血充足。精神状态也明显改善不少,不似以前那般病殃殃的模样。

唐伯安仔细给牧子寻把脉之后,惊奇道:“脉象平稳许多,内劲也渐渐在身体运转,看来你修行还是有些效果。你目前的身体状况足以修习全部《洪春拳》。从今日起,就重新开始,由我亲自教你。”

牧子寻当即跪下,敬道:“先生大恩,子寻无以为报!”

唐伯安难得一笑:“不必如此!世事难料,你将要走的路充满未知与艰险。外面人心难测,你涉世未深,但愿学成拳法能对你有所助益,至少也多一些自保的手段。”

范大嘴在一旁乐道:“子寻的气色比以前好多了。你这些年受了不少病痛折磨,都是公子医治好,如今还将传授武艺绝学,这份恩情,小娃可不要忘记了!”

牧子寻点点头毅道:“先生,范叔!你们的恩情,子寻铭感五内,永生难忘!”

唐伯安点头道:“多的话就不必说了!剩余的时间不多,我们即刻开始。你做好准备,这个过程可不轻松,你千万不要懈怠。”

牧子寻连磕三个响头,坚韧道:“子寻不怕苦,先生只管严厉训教。”

数月时光,牧子寻白日跟随唐伯安修习《洪春拳》,夜晚便独自在僻静处修炼法诀。唐武堂众人都知道牧子寻境况,也不会有人去打扰他。就连唐伶儿如今也很少去找牧子寻,心里只愿他能够安静修行。

如此牧子寻昼夜不辍,虽然过程的确很是艰难,但他渐渐也得法诀要领。同时在唐伯安亲自指导下,将《洪春拳》融会贯通。

而他自己所不知道的是,太乐真人传授他的法诀只有前三层,名为《元清真诀》,是为元清宫精妙术法之根本。作为元清宫修炼法诀,其奥妙之处不言而喻。其纲领书:呼吸之间,精气有存。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提携天地,把握阴阳,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即真人之道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即圣人心法也。

第一层法诀,旨在吹嘘呼吸,吐故纳新,萃炼精气。进而冲击身体各大穴脉,使精气流通全身,稳固身体元气和内络经脉。最终修炼之人,独立静守,打开心念禁制,放下诸般烦恼,以萃炼之精气运转大周天,借此与天地一息,感悟天地造化。

入夜已久,清冷月光透过窗户落在床沿上。

牧子寻双手将短棒横在身前,呼吸由缓及急,又从急到缓。丝丝灵气从短棒传来,全身毛孔也随着呼吸闭合,酥酥麻麻的感觉,让牧子寻感觉无比畅快。

牧子寻睁开双眼,自语道:“这法诀真是奇妙,太幸运能修习如此精妙的功法。如今身上的病痛减少许多,对修习《洪春拳》也有莫大益处。只是不知为何,总感觉还欠缺些什么,是因为不能与短杖完全契合?还是法诀的原因?”

从最初修习法诀开始,牧子寻用了整整三个月时间将第一层的法诀修炼完毕,能够将天地灵气萃炼成精气,运行于体内。

第二层法诀要以萃炼之精气,冲击身体各大穴脉。好在陆索之前给他讲过人体穴脉的相关信息,也说明了前三层法诀的关隘在第二层的冲穴过程,只要能够完成第二层的修炼,第三层就会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人体精奇玄妙,无数的奥秘隐藏在各大穴脉之中。打开穴脉,就是打开了宝藏的大门,再以太清精气运行其中,自然是大有助益,修为精进。

相对于第一层修炼带来的舒适感,第二层法诀修炼的感觉却是截然相反。每次冲击穴脉,牧子寻都是汗流浃背,全身疼痛,甚至在几次冲击大穴脉的时候,昏了过去。但他深知这个过程是必然的,就咬牙坚持了下去。

但第二层的法诀也已修炼九个月时间,却是一直未能突破。牧子寻心中惊叹:“看来太乐真人还是高看自己了,一年时间竟连第二层都没能突破,更别说达到萃气境。连这最基础的法诀,也是如此艰难吗?”

好在《元清真诀》玄妙无比,其功法在修炼界也属上乘。虽然第二层的修炼十分痛苦,但付出也是有回报的,每次冲击开一个穴脉,牧子寻就感觉有明显提升,五感更是变得敏锐许多。

起身活动了一下,牧子寻走出屋外,发现此刻月明星稀,竟是到了夜晚时分。十五的月亮犹如巨大的银色圆盘,高悬夜空,周围璀璨的星光如同一颗颗宝石,点缀其外。清冷月色洒满大地,铺上一层淡淡的轻纱,银白如华。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那一晚,也是如此明亮的月色。

明日就要离开了,牧子寻心有所动,盘坐在走廊木椅上。拿出随身的竹箫,开始吹奏起来。

这座小院,地处偏僻,是唐伯安选给牧子寻修炼的地方。平常教授他拳法也是在此地。此时附近空无一人,倒也不怕惊着旁人。

夜风凉凉,箫声渐起,在四周回荡,悠悠扬扬。附近虫鸣蛙声逐渐消退,银白月光仿若也在音息中飞舞起来,连月亮周围的光晕都似乎渐渐明朗。

“子寻!”熟悉的声音响起,唐伶儿不知何时来到此地。

牧子寻停下,起身向院外望去,讶道:“伶儿,你怎么来了,现在已经这么晚了!”

只见唐伶儿提着昏黄灯笼慢慢进来,站到牧子寻身边,轻声道:“我...做了个噩梦,吓得睡不着,出来院里走走。听到你这里有声音,想是你还未休息,就过来看看。”

小院在唐武堂最后面,离唐伶儿居所甚远,她不可能听见这里的箫声。牧子寻明白她肯定是早已来到小院外面。

牧子寻起身,身体已比唐伶儿高出一大截。他望向唐伶儿脸庞,似乎有些憔悴,身体也比以前消瘦单薄。牧子寻轻叹一声:“伶儿,那件事已经过去许久了。你好好休息,保重自己的身子。”

唐伶儿沉默片刻:“我无碍,只是常常回想起那日的情形。想到师兄们枉死,我心里难过,难以释怀罢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