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死后,皇后召皇子赵曙入宫。赵曙进宫后听说皇帝死了,让他继位做皇帝,吓得连声说:“某不敢为!某不敢为!”好像别人要把他往火坑里推。
韩琦等人强行给他穿上皇帝的衣帽,拥立他做了皇帝,是为宋英宗。
文武百官前来朝贺新皇帝。宋英宗声称要为宋仁宗守孝三年,让韩琦等人摄政。大臣们不同意。宋英宗推脱不掉只好硬着头皮做皇帝。
宋仁宗出殡那天,宋英宗突然发病,“号呼狂走,不能成礼”。韩琦赶紧让人摁住他,尽力安抚,然后拉下帘子遮住,让葬礼正常进行。
宋英宗这病貌似比宋仁宗更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有人怀疑老赵家有家族遗传病。
宋英宗突发精神病,不能继续理政。韩琦等人商量后去请太后垂帘听政。
宋英宗犯病后性情乖张,举止失常,乱打乱骂,就像俗称的武疯子。太后实在看不过忍不住说他几句。他竟然连太后都骂。
忍无可忍的太后把韩琦找来,要求改立皇帝。韩琦说那哪成,已经过继给你了就是你儿子。儿子哪有说换就换的。再说这是先帝指定的接班人,咱不能违背先帝的遗旨啊。他现在言行失当是因为有病在身,等病好了就没事了。
之后宋英宗不断有冒犯太后的行为。太后也不断向韩琦抱怨。韩琦每每好言安慰,劝太后不要跟病人计较。他最担心的是太后一怒之下下旨废了宋英宗,那样会引起国内大乱。
一直熬了一年多,宋英宗的病终于好了,至少貌似好人一个。韩琦拿政务去请示宋英宗。宋英宗应答如流。韩琦非常高兴。
韩琦请太后归政。太后虽然对权力不感兴趣,但对宋英宗仍心怀不满,不肯把权力交回宋英宗。韩琦立在殿中不走。太后怨道:让我干是你,不让我干的也是你!朝廷都你说了算啊!太后起身离座回宫。韩琦立即令人拆掉垂帘。
太后无可奈何。宋仁宗立下过规矩,后妃的家属,也就是外戚,不能担任各部委的领导。太后虽然临朝听政,但朝中没有自己的势力。一个好汉三个帮。太后没有帮手,孤立无援,独力难支。
韩琦不惜冒犯太后为宋英宗夺回了权力。
宋英宗于是开始亲政。
宋英宗凡事跟大臣们商量。君臣相处倒也相安无事。但不久宋英宗打算追封自己的父亲为皇帝,跟宋仁宗并立享受祭祀,引起朝廷议论纷纷。
以台谏官司马光为首的大臣坚决反对。司马光说你过继给宋仁宗了,和你本家没关系了,怎么能尊你的生父为皇帝呢?
台谏类似隋唐时的门下省,或者现在的监察部兼纪检委,专门给皇上提意见和弹劾朝臣的过错。
韩琦等大臣极力维护宋英宗。韩琦和稀泥:生父继父都是爹嘛,没什么大不了的。
司马光等人认为此事不合礼法,不能通融。台谏不惜集体辞职以示抗议。
这在现在看似不算事的事,在当时可是原则问题。那时人重视礼法,推崇儒家,把礼法当做大事来抓。满朝文武都是儒生出身。儒家已经成为指导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理论。每个领导干部都被要求认真学习,深刻体会,自觉把儒家理论和孔老二思想应用到自己工作当中去。
皇帝生父的名分之争,最终宋英宗在韩琦等重臣的支持下取得胜利。
司马光被宋英宗打发去编书。他编写的这本书就是著名的《资治通鉴》。这倒是一件功德无量的正经事。
宋英宗不但固执而且多疑。可能是精神病留下的后遗症。他不相信老臣,下令扩大科举录取名额,筹建第二梯队。宋夏边境紧张,他下令扩编新军准备应变。
他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使宋朝的冗官冗兵更加严重。
1067年,宋英宗再次得病。这次倒没有乱喊乱叫而是口不能言,神志清醒,跟宋仁宗临死前症状一样。
可能这也是赵家的家族病。老赵家普遍有三种病:心脑血管疾病、精神方面疾病、生育方面疾病。宋英宗生育方面没什么毛病,有四个儿子、四个女儿。宋英宗子嗣多,这也是宋仁宗选他做继子的原因之一。但他在精神疾病上比宋仁宗严重。并且心脑血管疾病也比宋仁宗严重,年纪轻轻就病倒了。
韩琦一看宋英宗这个症状,知道他活不长了,赶紧问他打算立谁做太子。宋英宗口不能言,韩琦就拿来纸笔让他写。宋英宗遗命长子赵顼[xū]继位。
宋英宗挺了没多久,死了。韩琦立即张罗拥立太子即位,是为宋神宗。
宋英宗在位三年多,前半段犯病,后半段为他爹争名分,正经事没做多少,说不得明君也说不得昏君,只能说是个过渡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