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7年——794年?唐德宗以李泌计,恢复府兵,北连回鹘,南抚南诏,反攻吐蕃。
唐德宗新任命的宰相李泌[bi]是个高人,给他出了三招帮他解决了这个难题。
李泌是历史上有名的传奇人物,料事如神,多谋善断,能耐比诸葛亮大得多。他名气没有诸葛亮大。诸葛亮因为小说《三国演义》而家喻户晓,成为智慧的代名词。实际上在谋略方面,诸葛亮跟李泌差远了。李泌是因为信道不信儒,好言神鬼事,不被儒生推崇,因而也不被人所知。
李泌幼年就以神童闻名全国。《三字经》里“泌七岁,能赋棋”说的就是他,七岁就能下棋赋诗。并且他写的诗不是那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文字游戏,而是有意境、有深度、有思想的文字。唐玄宗时期的宰相、诗人张九龄称他为“小友”。
李泌长大后读书破万卷,进山学道遍访高人,成为非常博学的人。唐玄宗闻其大名,请他出山给太子李亨做老师。
因为受到杨国忠排挤,李泌辞官不做归隐山林。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肃宗李亨请李泌再次出山辅佐自己,做自己的军师。他大事小情都跟李泌商量,对李泌言听计从。李泌为唐肃宗平定叛乱做出的战略分析和战略安排堪比《隆中对》。
待大局已定,唐肃宗入主长安,李泌不顾唐肃宗挽留再次归隐山林。
唐代宗时又请他出山。但他看到唐代宗受权臣、宦官左右,才华不得施展,又飘然离去。
唐德宗平藩镇之乱时想起李泌,请他出山,拜为宰相。
面对吐蕃入侵,唐德宗请李泌给出出主意。
李泌给他出了三招解决当前困局。
第一招是屯田养兵。
吐蕃已经打到唐朝内地地区,原州、兰州都变成边区。边区的百姓跑光了,留下很多无主的耕田。这些耕田都是高产的良田。招募愿意耕种的士兵,给他们提供耕田、耕牛、农具和种子,告诉他们收获的粮食zf将以高出市场价20%的价格收购。尝到甜头的士兵一定会把他的家属都叫到边区来,然后在边区定居。zf趁机号召他们由义务兵转为志愿兵,长久留在边区服役。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后方运送粮草的问题,还解决了边区兵力不足问题。并且,边防军有了保家卫国的动力,与吐蕃作战时更加英勇。
唐德宗依计颁布新政。“戍卒应募,愿耕屯田者什五六”。一多半的士兵愿意参加屯田。
李泌随后劝唐德宗与回纥结盟对付吐蕃。
唐德宗不愿意跟回纥结盟。当年他做太子的时候出使回纥受了侮辱,一直怀恨在心。他上台后想联合吐蕃灭了回纥,没想到吐蕃却想置自己于死地。劫盟事件让唐德宗明白吐蕃毫无信义可言,根本不是结盟对象。在李泌的劝说下,他改变计划,同意联合回纥对付吐蕃。回纥先前请求和亲,唐德宗一直不予回应。修改外交政策后,唐德宗答应回纥的和亲请求,把自己的亲生女儿嫁给了回纥可汗。
可汗受宠若惊,谢道:“若吐蕃为患,子当为父除之”。一个女婿半个儿。如果吐蕃危害岳父,我自当为岳父除掉吐蕃。
回纥可汗请求唐朝称他们为回鹘[hú]。因为回纥[he]的发音不准确,并且纥的意思不好,是低等的丝的意思。鹘是一种鹰。回鹘就有回旋在天空上的鹰的意思。
唐德宗当即批准。此后回纥在史书上改名为回鹘。
回鹘跟吐蕃绝交。唐朝少了一个强敌而多了一个强援。吐蕃势力被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