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的主力都在剑阁,内地空虚且毫无防备,仓促间无法组织起有效的防守。蜀人见到魏军,以为剑阁失守蜀军被歼,精神崩溃士气大跌。
邓艾这几千人竟如入无人之境。
成都慌了手脚,急派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前去阻击魏军。
诸葛瞻依仗人多挡住了邓艾。
邓艾发起进攻被诸葛瞻击退。邓艾对将士们说:咱们的生死存亡就在此一战。咱们既无后援,也无退路,只有取胜才有生机。
被激励起来的将士们无不以一当十,奋勇向前。
蜀军终于被击溃了。
诸葛瞻父子没脸回去,冲入阵中血战至死。
邓艾挥军直杀成都。
成都大乱。百姓举家逃走。刘禅跟群臣也慌了手脚,聚在一块讨论是跑还是降。有人建议投奔东吴。但马上有人反对,认为投奔东吴必定要向东吴称臣,那还不如直接向魏国投降。大家讨论的结果是向邓艾投降。刘禅的儿子刘谌[chen]劝父亲背城一战,宁死不降。但刘禅打定主意宁降不死,让人拿着玉玺去迎接邓艾。
刘谌悲痛而绝望,带领全家来到爷爷刘备的庙里自杀。
邓艾收到玉玺大喜过望。他奇袭成都只指望调动姜维回军救援,让钟会趁虚而入,没想到竟真的拿下成都。
他率军进城接受了刘禅的投降。几千人的一支队伍竟然灭了一个国。
姜维得知魏军攻到成都,立即放弃剑阁回援。但刚走到半道就接到了刘禅投降的诏书,只得放下武器向钟会投降。他的将士们气得挥刀向石头上乱砍,却也无可奈何。
钟会大军顺利进川,迅速接收蜀国全境。
吴军援军得知蜀国降了,赶紧撤了回去。
邓艾立下首功被封为太尉。钟会自然也有功劳被封为司徒。两人从此都名列三公。
但是钟会心里很不爽。他派邓艾奇袭成都实际上是想惩罚他的狂妄,没想到这家伙踩了狗屎运,竟然收降了蜀国。邓艾本是他的部下,现在跟他平级。一步青云的邓艾更加狂妄,把灭蜀全看做自己的功劳,全然不把钟会放在眼里。
邓艾对蜀国的降臣降将说:多亏是我,你们才能活命。要是换其他人,你们都活不成。钟会听到后非常不悦。
邓艾不仅不把钟会放眼里,连司马昭的命令也敢不执行。他灭蜀之后便准备伐吴,休整部队,制造战船。司马昭通过监军(随军御史)卫瓘告诫邓艾做什么事都要先请示,得到批准后再做,不要自行其是。邓艾回复说,蜀地离京城距离太远,如果凡事请示,时间耽误不起。有些事我必须马上做出决定,否则就会出问题。他引用古人的话:“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专之可也”。官员在外,只要对国家有利,独断专行也是允许的。换句话说就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邓艾依然我行我素,遇事不请示不汇报,专权独断,自行其是。
司马昭开始疑心邓艾,让卫瓘看紧邓艾。
钟会得知这个情况后设法暗算邓艾。他暗中搜集邓艾的黑材料,作为邓艾的“反状”通过卫瓘密奏司马昭。
他据守剑阁把守着巴蜀跟中原的交通要道。来往书信都从剑阁中转。他毁掉邓艾的奏章,模仿邓艾笔迹重写,措辞狂妄无礼。拿到司马昭的回信,他也毁掉重写,刺激邓艾回击。他像斗蟋蟀一样撩拨两人干仗。
司马昭被撩拨起来了,下令钟会带兵接管成都,逮捕邓艾。
钟会让卫瓘拿着皇帝的诏书去成都逮捕邓艾,把邓艾打入囚车送往洛阳。途中,邓艾被秘密杀害。
钟会率兵接管了整个蜀国。
钟会独霸蜀国后冒出自立为王的念头。他想我要是把剑阁一关,那巴蜀不就是我的天下了吗?我可以取代刘蜀跟魏吴三国鼎立。
其实钟会早有异志。他陷害邓艾不仅是出于嫉妒心也是有夺取蜀国割据为王的想法。
他接管成都后,“遂决意谋反”。之所以决定马上造反,是因为司马昭领军进驻长安,招钟会见面。
司马昭不仅怀疑邓艾也怀疑钟会。他不放心让钟会负责整个蜀国,派贾充率步骑兵进驻汉中,同时自己率大部队进驻长安。他借口担心邓艾拘捕造反,实则想趁机收了钟会的兵权。
钟会没有从容准备的时间,决定提前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