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打下益州后,孙权要刘备还荆州。《资治通鉴》记载,刘备说:“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相与耳”。等我打下凉州,把荆州全部给你。刘备说这话也等于默认了借荆州的事实。
但孙权不相信刘备,认为刘备不过是用空话搪塞自己,赖着不还荆州。凉州现在在曹操手里。刘备不太可能打得过曹操。刘备说打下凉州再还荆州,那得等到猴年马月去?孙权于是派大将吕蒙武力夺取荆州。
吕蒙率军进入荆州,兵不血刃就降服了三郡。
当时刘备的军队都集中在益州,荆州兵力空虚。刘备得知孙权武力夺取荆州,急领大军从益州赶回,同时命令驻守江陵的关羽去夺回三郡。
孙刘大战一触即发。鲁肃是个老好人,不希望孙刘联盟破裂。他提议通过谈判解决领土争端。于是就有了“单刀赴会”的故事。不过鲁肃跟关羽在阵前对话并非《三国演义》“关云长单刀赴会”说的那样。实际情景是“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军队都在百步之外,各位将军只带着配刀上前对话。
鲁肃一见到关羽就“责数羽以不返三郡”。责备关羽不归还三郡。
关羽辩解说,我们也是出了力的,不能徒劳无功吧?
鲁肃说,“主上(指孙权)矜愍豫州(指刘备)之身无有处所”。我们主上可怜你们连落脚之地都没有,才把荆州借给你们。“使有所庇荫以济其患”。但你们有了益州还赖着荆州不还,有这样做事的吗?
“羽(关羽)无以答”。关羽无言以对。
关羽无言以对说明理亏。双方对话也表明关于荆州的确是事先有约定的,但是刘备一方违约了。
谈判没有结果,但也没开战。因为这时曹操攻打汉中的消息传来。刘备担心益州有失,急着回军,派人再去跟孙权谈判,接受孙权的条件,平分荆州。湘江以东三郡归孙权。湘江以西三郡归刘备。最终,刘备归还了两郡,但保留了关键的南郡。
孙权也不想跟刘备结仇,没有趁火打劫敲诈刘备。毕竟孙刘翻脸只对曹操有利。只有孙刘联手才有希望跟曹操抗衡。
领土纠纷解决之后,孙刘两家重归于好。
再说曹操早就准备拿下汉中。当初打关中的时候就已经计划好了打汉中。怎奈关东有人造反,曹操不得不留夏侯渊镇守关中,自己领兵东返平叛。
平叛之后,曹操回到邺城。曹操在打下冀州后兼任冀州牧,把官邸设在邺城。
汉献帝听说曹操回来了,派人慰劳曹操,允许曹操“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这是皇帝对特殊功勋大臣的特殊待遇。但曹操从来不去上朝,要这个待遇也没有用。曹操自从“衣带诏”事件发生后,对汉献帝有了戒心,别说上朝,连许昌都不愿意待。他把邺城当家,通过亲信遥控朝廷和监视汉献帝。
孙权在“濡须水口立坞”,也就是在安徽芜湖无为县裕溪河的入江口建立舰船停靠的码头。孙权的军队不断到岸,设立江西大营,准备进攻合肥。
长江向东流至九江后转向东北,因此长江下游的北岸地区被叫做江西,南岸地区被叫做江东。
曹操闻讯率领四十万大军南下,进攻濡须坞,攻破了孙权的江西大营。孙权亲率七万水军增援濡须坞。两军在濡须坞展开对峙。曹操见孙权水军军容严整,对赤壁之战心有余悸,另外南方雨季将至不利作战,于是见好就收,撤兵北返。
曹操回到邺城。汉献帝见曹操又打一个胜仗,派御史大夫拿着皇帝的符节来到邺城表示祝贺,封曹操为魏公并加九锡,以表彰曹操拯救汉室江山之功。汉献帝把冀州十郡封给曹操建立魏国。
曹操忙于建立魏国,设立祖庙,任命官员,无暇顾及军事。在此期间,刘备趁机夺取了益州,孙权趁机攻克了皖城。
曹操忙完自己的事后再次率军西征。他去打张鲁。因为要打刘备,必须先打张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