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张让时任小黄门。他的弟弟张朔在地方任县令。李膺复职后,获知张朔犯了杀人罪,将其下狱。在得到口供之后,李膺没有上报核准就处决了张朔。张让向汉桓帝喊冤。汉桓帝打算追究李膺擅杀官员之罪。李膺申辩说,孔子上任七天杀了少正卯。我上任十天才杀了一个张朔。没想到就这样还被追责办案速度太快了。汉桓帝不再说什么。
一个富商以为有宦官做后台没人敢惹。南阳太守成缙将其下狱。小黄门赵津肆意妄为成为地方一霸。太原太守刘质将其下狱。宦官为搭救这些人向皇帝申请大赦天下。但成缙等知道是宦官在搞鬼,放谁都不放这些家伙,拉出去都给砍了。成缙“并收其宗族宾客,杀二百余人,后乃奏闻”。成缙先斩后奏前后杀了二百多人。
宦官恨得牙根儿疼,以抗旨不尊的罪名把这些官员抓来打入死牢。
紧接着,中常侍侯览埋葬母亲,建造超标坟茔引起督邮(郡下属的督察)张俭的注意。张俭通过调查,发现侯览“前后请夺人宅三百八十一所,田百一十八顷”。为自家建造了十六处住宅,都有亭台楼阁、雕梁画柱,水榭歌台,与皇宫相仿。侯览为建自家坟扒了别人的坟,并且掠人财产,夺人妻女。张俭上书朝廷要求处死侯览。侯览见到张俭的奏章后利用职权把它扣下。张俭等不到皇帝的批复,知道是侯览捣的鬼,一气之下扒了侯家的坟,没收了侯家的财产。
宦官徐璜的侄子徐宣为县令,想娶太守的女儿为妻,遭到拒绝后竟然派人把太守的女儿抢来,用弓箭射杀了她。东海相黄浮得知,将徐宣一家老小全部下狱,将徐宣斩立决。
宦官向汉桓帝喊冤。
汉桓帝大怒,将相关官员下放劳改。
刚升为太尉的陈蕃带领群臣向皇帝为这些官员辩解、求情,并且指责宦官乱政。从朝廷到地方,士人纷纷上书汉桓帝要求清除宦官势力,言辞越来越激烈。有人竟把汉桓帝比作商纣。
汉桓帝被激怒,将言论出格的官员免官论罪。
汉桓帝正在气头上,李膺又火上浇油。有个叫张成的家伙跟宦官有交情,可能是从宦官那里得到消息将有大赦,谎称自己算卦算出来将有大赦,让儿子去杀了仇家。大赦令下达后,李膺置之不理,将张成处死。
宦官趁机诬告士人暗中结党,诽谤朝廷,兴风作浪,图谋不轨。
汉桓帝也相信士人官员这一系列操作不是孤立事件,是集体串联对抗中央。汉桓帝下令逮捕党人。
那时的党是指结党营私的人。
宦官开始大肆抓捕所谓的“士人党”。李膺等人被捕入狱。供词牵连到的二百多人也随后被抓。
在审讯过程中,太学生也被牵连进来。学生们和朝臣来往频繁,共同抨击时弊,抨击宦官。他们也被认定是士人党。二百多个学生被抓。一些支持学生的官员也被当做“幕后黑手”投入大牢。一来二去抓了数百人。
株连仍在不断扩大。士人谁再敢进谏皇帝就会被认为是士人党。陈蕃也因为替士人党求情被免了职。
士人受到打击,惶惶不可终日。这时有人想到窦武。窦武是新晋的国丈。
汉桓帝在梁冀死后立邓贵人为皇后。但不久,邓皇后因为跟汉桓帝的宠妃争宠被汉桓帝废掉。朝臣强烈建议立窦武的女儿为皇后。汉桓帝同意了。因此,窦家成了新一届外戚。
窦武身为国丈受到汉桓帝的信任,说话相对好使。而窦武也是读书人出身,愿意为士人说话。
窦武上书劝汉桓帝放了士人。他说哪里有什么士人党,不过是宦官捏造的罪名而已。
汉桓帝对窦武的话半信半疑,派他信任的一个宦官去狱中亲自审问犯人。
这个宦官审完后没去向汉桓帝汇报,先去向其他宦官通风报信。他说我告诉你们一个坏消息,“士人党”招供的同谋名单里有很多宦官家的亲戚。
宦官傻眼了。那年代重口供轻证据,疑罪也当有罪审。名单上的人将被当做嫌疑犯被捕。如果严刑之下,哪位亲戚抗不住刑认下了,宦官可就被拉下水了。
宦官马上去找汉桓帝,以天灾不断为由劝说汉桓帝大赦天下。
汉桓帝同意,但是下令凡是“士人党”的成员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一辈子不许当官。
这次风波被称为“党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