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16,绿林赤眉(2 / 2)

封君官吏一大家子人靠那仨瓜俩枣度日哪够去。有的贵族不得不靠打工糊口。官吏也想法挣外快,于是贪污受贿之风开始盛行。官吏正事不干只一门心思琢磨怎么贪污受贿。

国内灾害频发,蝗灾、旱灾、黄河泛滥祸不单行,饥民遍地。一石米的价格蹿升两千钱。朝廷拿出钱粮赈济灾民。可是赈灾钱粮很快被官吏贪污个精光。百姓没有得到救命粮只得“人相食”。

王莽大怒,下令反腐。一支支工作组被派往各地巡查,鼓励下属告上级、奴婢告主人。凡是涉及贪污的官吏一律没收财产。但是贪污之风却愈演愈烈。

天灾加上人祸,民变大爆发,并且一发不可收拾。

山东、湖北先后爆发大规模民变。

王莽派兵镇压,但摁下葫芦又飘起了瓢。新军疲于奔命,没空休整,战斗力急剧下降。另外,国内饥荒也影响到军队的粮饷,士兵的士气也大受影响。

工农兵学商,现在仍肯支持王莽的只剩下“学”了。

儒生是一如既往地支持他。王莽“托古改制”符合儒生的口味。王莽要实现《周礼》中描写的理想社会,受到儒生的欢迎。

王莽夜以继日地和儒生们研究周礼,天下已经大乱了还不自知。

荆州(湖南、湖北一带)闹饥荒,野菜成了宝贝。百姓成群结队跑到山里挖野菜。新市(湖北京山)人王匡、王凤兄弟也跟乡亲们一起跑到绿林山挖野菜。

狼多肉少,饥民彼此之间难免闹矛盾,打群架。王匡、王凤兄弟好管个闲事,总是出来调解。哥俩处事公道,赢得众人的信任,成了这群饥民的头儿。

野菜毕竟不是韭菜,割一茬长一茬,总有挖完的时候。眼瞅着就要饿死了,王匡、王凤哥俩把心一横,带领这帮饥民以绿林山为基地落草为寇,干起打家劫舍的勾当。周围饥民纷纷跑来投奔,没多长时间竟王匡王凤的队伍发展到上万人。

饥民藏身绿林山,占山却不敢称王,四处抢掠却不敢攻城略地。他们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伟大的抱负,但求一顿饱饭活命而已。

不久,山东琅邪(山东诸城县)人樊崇也聚众造反,人数很快发展到数万人。山东东海(山东郯城县)人许宣聚集的变民更多,达到六、七万人。全国各地都爆发规模不等的民变。

女人也出现在变民队伍中。一个叫吕母的山东妇女,因为儿子被县官枉杀,散尽家财召集了百十号人下海为盗,很快发展了数千人。她带队杀回陆地,攻破县城杀了县官,为儿子报了仇。女人带头造反,吕母可能是有史以来第一人。

不久,一个叫迟昭平的山东妇女也加入变民队伍。迟昭平“能说博经以八投,亦聚众数千在河阻中”。“博”是指博彩、赌博。“八投”是一种赌博、游戏项目。迟昭平“能说博经”,想必是一个赌场高手或者赌场老板。她聚众造反出于什么原因不得而知。

王莽派来两万军队围剿绿林山。自知难逃一死的饥民在王匡、王凤兄弟的带领下和官兵玩命了。谁也没想到,饥民以寡敌众竟把官军打败了。

饥民们抓住了官军总指挥,当着他的面杀了他的警卫员砸了他的车驾,警告他井水不犯河水,然后把他放回去了。

虽然和官府已经兵戎相见,他们还是不想把事做得太绝、得罪官府太狠。直到那个时候他们还怀着熬过荒年回家种地的心思。

此战使得绿林山声名大振。饥民纷纷投奔,绿林山很快聚集了几万饥民。

可那么一大群叫花子凑在一起又不讲卫生,使绿林山发生了瘟疫。饥民不得已逃出绿林山,寻找新的根据地。

官军围追堵截,可还是让饥民突出重围。沿途百姓纷起响应,饥民队伍声势益大。

逐渐势大的饥民也逐渐改变了主意,他们的目标不再是争口饭吃而是争夺政权。从此饥民队伍转化为反政府武装,人称绿林军。

山东的樊崇军队也打败了前来征剿的官兵,日益发展壮大。他们打仗时总是把眉毛染红以区分敌我,所以被人们叫做赤眉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