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烟-第四十三章 魔道菩萨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武侠修真>唐烟> 第四十三章 魔道菩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三章 魔道菩萨(2 / 2)

红光和绿光越来越盛,照的半个天空如同白昼,映在人身上,使人身上纤毫必见,半空中的红光绿光仿佛给人镀了一层异样的光彩,让每个人的身影都显得有些诡异。

七花婆婆额头上凝着汗珠,已经显得颇为吃力,再看另一边,绿野魔王更不轻松,新长出的两条腿仿佛成了两团雾气,隐隐约约,若有若无,而二人之间的两道光芒之中,仿佛有千军万马在不停奔跑厮杀。

面对这种奇异的景象,还有眼前的众人,林天乐忍不住问道:“花兄,你们一行是如何到了这里?”

花下眠面露微笑,答道:“听说我师伯在这里为害一方,师父就带我们一起追踪至此,没成想竟意外与林兄在此重逢,不知道林兄又为何被我师伯困在此处?”

想起被困的窘境,林天乐脸上微微一红。

“说来惭愧,因为这老妖怪……对了,是你师伯,他在此地涂炭生灵,不知吃了多少人心,伤害了多少无辜生命,我们本来也是想为此地村民除害,找到他刚要动手,就被他用一只大铁碗把我们罩在了下面,弄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直到方才解了桎梏,脱离牢笼。”

花下眠叹道:“这也难怪,困住你的东西是我师祖他老人家用了一生的铁碗,早已自带灵性,能大能小,变化无常,而且世上也没有能伤得了它的东西,后来我师伯偷走了师祖的铁饭碗,我也只是听说,没想到今天会在这里看到。”

那只被林天乐扔在一边的铁饭碗此刻已经变得和普通饭碗大小无异,花下眠过去捡了起来,拿在手里仔细端详一番。碗的里面一片黝黑,外面有许多看似文字一样的东西,看了半天也认不出一个,索性把它放进怀里,等回去以后交给师父。

古紫鬼也在一旁好奇问道:“你师祖是什么人?他用过的一只铁饭碗竟然都能这么厉害?”

花下眠答道:“我的师祖叫唐菩萨,我只是听师父说过,却从来不曾见过他老人家。”

“唐菩萨……”

古紫鬼曾听奶奶讲过,这个唐菩萨前半生为魔,后半生为佛,为魔时害人无数,为佛时普渡众生,没想到绿野魔王和七花婆婆竟然是他的徒弟。

花下眠似乎想起了什么,问道:“林兄,你们被困在铁碗下面多久了?”

林天乐苦笑道:“铁饭碗里暗无天日,哪里记得清有多少天,反正我们在里面过了不少时日,对了,今天是什么日子了?”

花下眠答道:“今日是七月初九。”

“啊!我们竟然在下面已经整整被困了七天。”

林天乐没想到日子过得这么快,从被困至今重见天日已经过了这么多天。

花下眠又仔细看了看他们三个人,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三个人被困了那么久怎么还会神采奕奕,毫无困顿之色。

花下眠困惑道:“被困了七天?你们……被困了这么久,应该一定很饿了,映月,快把咱们带的点心拿出来……”

“刚开始是挺饿,饿的手脚无力两眼冒金星,不过后面就不觉得饿了。”

林天乐是实在人讲实在话。

映月“噗嗤”笑了一声,这么多天不吃东西,不死也得脱层皮,他们莫不是被饿糊涂了吧?

看到好吃的东西,不管饿与不饿那都一定要吃的。

小铃铛也不懂与人客气,抓起一个芙蓉饼塞进嘴里,觉得好吃,又兀自一连吃了好几个。

也不知过了多久,七花婆婆与绿野魔王还没有分出胜负,两道红绿光芒反而越来越盛,映的山上如同白昼。

这也难怪,无论是世俗间的高手还是得到的仙魔比试,打上三天三夜也是正常,何况现在只过了半夜。

林天乐与花下眠旧友重逢,自然有说不完的话,一边观战一边说话也不觉得时间缓慢,小铃铛可就不行了,急得在那里团团转,不知该干些什么才好。

百无聊赖之下,她心中暗自打定主意要助七花婆婆一臂之力,趁着周围没人在意,她摘下朱雀弓,弯弓搭箭,一箭向绿野魔王前胸射去,待到别人发现想要阻拦已经太迟,只见一道金光落处,绿野魔王惨叫一声,从山头上栽了下去,半空中绿色光芒顿敛,红光落处,绿野魔王被烧成齑粉。

一见大事不妙,山竹趁着没人在意以土遁之术早已逃之夭夭。

小铃铛这一箭出乎所有人意料,好在没有帮成倒忙。

七花婆婆从山上飞下,拿过小铃铛手中的朱雀弓看了一眼,顿时明白了怎么回事,这把朱雀弓当年后羿用它连九个太阳都射得下来,更何况用来对付一个妖魔,虽然小铃铛功力尚浅,但绿野魔王所有精力都用在和七花婆婆对恃,生死关头哪里容得半点分心,并没防备有人暗算,这一箭射在他身上自然在劫难逃。

七花婆婆将朱雀弓还给小铃铛,用和蔼的声音问道:“姑娘,你这把弓箭从何处得来?”

小铃铛答道:“是我爹留给我的?”

七花婆婆追问道:“你爹叫什么名字?现在在什么地方?”

小铃铛说出爹爹的名字,又说道:“我爹爹早就死了,我连他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七花婆婆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没有继续再问什么?

花下眠本来担心七花婆婆怪罪,低着头等着责罚,意外的是七花婆婆并没发火,他本来悬着的一颗心才算放了下来。

古紫鬼见过七花婆婆,再次感谢她的再造之恩,因为离天明尚早,一众人等便先进了山洞小憩片刻,等到天明下山。

小铃铛说话没有遮拦,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向七花婆婆问道:“婆婆,我看你不像坏人,可是你的师兄……那个老妖怪为什么却为非作歹,无恶不作?”

七花婆婆轻轻叹了口气道:“若不是他无恶不作,残害无辜,我们又怎么会同门相残,为了清理门户,数月前我已经和他打了一场,打了七天七夜才分出胜负,当时斩去他的双腿,并在他体内钉了一颗枯心钉,也算给他个惩戒,以期他能幡然悔悟,改邪归正,不曾想他却不思悔改,变本加厉,而且意外的是这么快就恢复了法力,今日若不是你的一箭之力,我还不知要和他打上几天才能分出胜负。”

“真不明白你们同一个师父,怎么教出的徒弟却完全不同。”

小铃铛觉得心中疑团未解,忍不住又追问道。

七花婆婆对小铃铛倒是挺有耐心。

“这就说来话长了,人生来本无好坏之分,人心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善恶常在一念之间,善的影响多了,便会叫人心生菩提,恶的影响大了,便会叫人心魔重生,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小铃铛高兴的差点欢呼雀跃起来,笑着说道:“好唉好唉,我最喜欢听别人给我讲故事了。”

这样无聊的夜晚,听故事无疑是最好的消遣,古紫鬼,林天乐,小铃铛以及花下眠他们围在七花婆婆身边,听她讲了一个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

在一个小渔村里住着一对夫妇,男人身材长得并不高大,名字却叫高大,靠出海打鱼为生,女的在家操持家务,平平淡淡的日子过了许多年,年近五十还没有生下一男半女,夫妻二人成天为这事愁眉不展,唉声叹气。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事搁谁身上都会着急,他们夫妻哪能例外,后来两人日日虔心拜佛烧高香,终于没有白费一番苦心,后来妻子终于有了身孕。

临产的夜里,有祥云缭绕在高大家的屋顶,很多人说这是吉兆,必生贵子。

然而不幸的是在生产的时候高大的媳妇血崩死了,大家又纷纷说这是凶兆,此子以后会给大家带来灾难,而且生下的这个孩子长相也有些怪异,特别是一双手,比一般孩子的手要长上两倍。

村里人都觉得这个孩子的出生是不祥之兆,刚刚出生就克死了母亲,以后说不定还会给村里带来什么大灾难,所以啊,这孩子从小在村里就不被人待见,就像荒地里的野草一样,没人管没人问。

等到孩子长大了一些,因为高大要出海打鱼谋生,就把他送进私塾读书,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高大当然也希望儿子以后能有些出息。

直到这个时候,私塾的老学究才给他起了个名字叫高震。这名字也不是随便起的,在易经里震为雷,也代表长子的意思,高震是高大唯一的儿子,也是长子,取上这么个名字倒也贴切,不过高大的老婆死了,也只能有这么一个长子了。

高震有两个最大的特点,一是老实,而且老实到了极点,就像未曾开窍的榆木疙瘩,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即便是别人随口编的瞎话他也能深信不疑;第二就是天生奇孝,对他爹的孝顺方圆百里无人能及,就是高大要他的脑袋当夜壶,他都能毫不犹豫的把脑袋揪下来摆在他爹面前。

随着年龄一天天长大,高震不但个子越来越高,一双手掌也变得越来越大,比平常人的手掌要大上两三倍,而且他天**动不爱静,在哪里都坐不住,坐一盏茶的功夫就是觉得屁股下着了火似的。

可是在私塾读书练的是长坐的功夫,高震哪里受得了,不过不去又不行,怕惹他爹生气,就这样他在私塾好歹熬了两年便再也熬不下去了,隔三差五开始逃课,再后来变成天天逃课。

高大知道以后很生气,为此暴打了儿子几顿,并没有一点作用,只能感叹儿子不是块读书的料,索性便由他去,不管怎样,只要不学坏就成。

离开私塾以后,高震想跟他爹一起出海打鱼,不过出海打鱼可是个苦差事,常常风里来雨里去,运气不好遇到大的风浪把船掀翻,就难免葬身鱼腹,高大就这么一个儿子,高家唯一的香火传承,哪里舍得带他去冒这个险,任高震磨破嘴皮子,高大就是死活不答应。

高震没办法,便只能像日游神一样整天在村子里乱转,日子长了,连谁家几只碗,谁家几双筷子都清清楚楚,年纪轻轻这样成天乱逛,在勤劳朴实的渔村人眼里这绝对是不务正业,而且不是一般的不务正业,可是他又从来不做什么坏事,就是再会挑刺儿的人,找不出理由也无法去说什么。

不知不觉高震到了十五岁,有天一个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孩子对他说。

“高震,你爹出海打鱼遇到大风浪船翻了,整个村子的人都知道了,你竟然还不知道?”

高震一听这话急了,连声追问道。

“你说的是真的吗?你没有骗我吧?”

那孩子满脸认真的道:“高震,咱们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我的话你还不信?就算是想和你开玩笑,谁会拿这么大的事情开玩笑?”

高震一听这话急了,顾不得多问,也顾不得再去问别人,摇着一条船就出海寻找,岂不知他爹打鱼回来卖了鱼正在村里的小酒馆里与别人一起猜拳喝酒呢。

十五岁的高震第一次出海,而且还是独自出海,标准的有胆没见识,他摇着船在海上行驶没多久,很快就迷失了方向,就在这时海面上又刮起了大风,又掀起滔天巨浪,小船在风浪中根本无法控制,他索性放弃了抵抗,任凭小船在风浪中漂摇。

过了两天,小船漂到一座小岛边,他下船上了陆地一看,满眼繁花似锦,到处长着他从未见过的奇花异草,如入仙境一般,各种花草在风中散发着浓郁的香气,让嗅到的人竟然有种熏熏欲醉的感觉。

很快高震就被岛上的人发现了,两个身材高大的人跑了过来,一个长着一张驴脸,一个长着一张鱼脸,二人像老鹰抓小鸡一样把他抓到了一个大房子里。

后来高震听到二人正商量着怎么吃自己,是蒸着吃好还是煮着吃好,还是生吃做成刺身,他吓坏了,连忙苦苦哀求。

“求求你们不要吃了我,我家里还有七十岁的老父亲还等着我养,你们杀了我也就等于杀了他,求求你们放过我吧!”

其实这么多年来是他一直在啃老才对,不过此时此景话可不能这么说,那样绝对是台词不对。

“什么?放了你?送上门的肥肉你让我们不吃?”

二人相视哈哈大笑。

他们还没来得及动手,外面进来一个白胡子老人,老人身高有八尺,穿着一身葛衣,面色红润,骨骼清奇,有着婴儿一样的肤色,生的慈眉善目。

他看了高震一眼,又摸了摸他那双出奇的大手说:“有这么一双手的人,是天赋异禀,是块好材料,稍加雕琢,必成大器,修为一定会在你二人之上,你们怎么可以把他当做食材就这么吃了呢?”

说完那个老人就走了出去。

高震被吓出一身冷汗,好在老人交代的话,驴脸和鱼脸怪人不敢不听,也没再为难他,把他关在了这里。

到了晚上,那个白胡子老人给他端来了一份饭菜,那饭菜别说是没吃过,高震从小到大见也没见过,而且用来盛饭菜的碗是玉的,盘子竟然是金的。

不过这些高震都没有心情去关心,眼下生死未卜,他只顾瑟瑟发抖的蜷缩在墙角像一只待宰的羔羊动也不敢动。

这个白胡子老人,就是魔界数一数二的人物唐菩萨,人之所以恶,之所以会成魔,就是因为心里的恶念出了牢笼,那时的唐菩萨整颗心只剩下恶,善念则成了一颗种子,连萌芽的状态也没有达到。

唐菩萨把饭菜往桌上一放说道:“吃吧!除非你想饿死自己!”

高震虽然饿的肚子咕咕叫,说什么也不愿意吃,看也不看桌上的饭菜,只是不断抽噎乞求。

“我可不是怕死,我是担心我死了以后我爹怎么办?以后谁来为他养老送终。”

唐菩萨呵呵笑道:“你既然想活着侍奉老父,难得有一番孝心,现在你不吃不喝就这么饿死了,命都没了,还拿什么去尽孝?天下还有比这更矛盾的事吗?你可真是迂腐的紧。”

高震一听他说的也对,不管三七二十一抓起筷子开始大口吃起饭菜,他觉得自己活了十几年,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饭菜,就连菜里的肉也叫不出名字。

没想到见他这样,唐菩萨又讥笑道:“连这点饥饿都耐不住,明明就是贪生怕死,偏偏还要给自己找个堂而皇之的理由,这真是太可笑啦,这不正是人的虚伪之处么。”

你到底是想让我吃还是不让我吃?高震气的真想把饭菜扣在唐菩萨头上,被他这么一气,简直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才好了。

跟这种看似讲道理却又不讲道理的人计较,那只会把自己活活气死,高震索性不去理他,肚里本就饥火重重,面对这么好吃的东西,想太多岂不是给自己作对,便又自顾自狼吞虎咽大吃大喝起来。

等到高震吃饱喝足,唐菩萨才慢吞吞开口道:“吃了这顿拜师饭,你以后就是我的徒弟了。”

高震急忙摇头道:“那可不成,我得赶紧回去,我不回去我爹会着急的,找不到我,他若是一急之下有一个好歹,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唐菩萨依旧不紧不慢,慢条斯理道:“这可由不得你,不过你尽管放心,我已命人给你爹买了个新房子,还给买了几个奴仆伺候他,并且告诉他你已拜在我的门下,他现在已过上了上等人的生活,每天锦衣玉食,再也不用风里来雨里去的讨生活,你还有什么好不放心的?”

“那也不成,我要回去陪我爹。”

高震知道他这话定然不假,这里连吃饭的盘子和碗都是金玉做的,花钱做这点小事自然不在话下,不过他依然固执己见。

唐菩萨脸上露出不悦的神色,冷冷说道:“哼!你真是不识抬举,难道你不想学会上天入地,呼风唤雨的本事吗?人的际遇虽然很多要由命运来决定,更要靠自己把握和利用各种机会,你若这么不听话,那就让他们把你吃了好了,让你爹也过回原来的苦日子。”

听了这话,高震在心中暗暗权衡再三,自己死了是小事,可是爹以后怎么办?好死不如歹活着,何况自己也并不想死,有机会学神仙一样的法术倒也不是坏事,最后他把心一横,便答应了下来。

没过几年,高震便学会了许多法术,加上他有过人的天赋,融会贯通,几年的成就就超过了同门师兄几十年的修为,而且他还练成了一种独特的木系法术,巨木神掌,凭借天生的一双巨手,幻化成一座迷人心神的巨木阵,同道中人几乎无人能敌,只有方丈岛的金头陀能克制他这座大阵,只是二人从未有机缘相见。

这过人的成就也为他招来许多嫉恨,不过毕竟都是暗地里的事,表面上并没有人愿意与他作对,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高震才知道了自己的师父是魔道中数一数二的人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就成了魔道中人。

高震是个能吃苦的人,也能受罪,可是有一种罪他实在受不了。每天凌晨时分都要与同门师兄一起去岛上捕捉五种毒性极大的蛇虫活生生吞食下去,他觉得让自己做这种事极为困难,可是见同门师兄弟们捉了这些东西却都甘之如饴,仿佛吃的世间罕见的美味,给他的心灵带来很大的震撼。

无奈之下,他只能努力克服心中的恐惧与恶心,以及性格上的种种缺点,后来居然也能和别人一样做到并且慢慢习惯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