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宰辅范文程
范文程与洪承畴一样,都是明末清初的著名人物。他比洪承畴降清早得多,发挥作用也大,帮助清朝建国和发展,是清初最早的大学士,被称为清朝开国宰辅。
范文程是辽宁沈阳人,出身官宦世家。他的曾祖父范锐,出身进士,当过明朝的兵部尚书;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当过明朝官员。
范文程少年时期勤奋好学,聪颖敏捷,十八岁考中了秀才。正当范文程发奋读书,准备考取功名的时候,东北地区大乱,科举之路走不通了。不过,范文程已经熟读了四书五经,学问高深,而且胸有谋略,怀有大志。
努尔哈赤凭借十三副遗甲起兵,经过多年浴血奋战,统一了东北女真各部,建立了后金政权。《清史稿》说,范文程仰慕努尔哈赤是个英雄,主动前去依附。努尔哈赤亲自接见,并对众人说:“这是宋代名臣范仲淹之后,宜善待之。”
有的史书说,努尔哈赤在东北大肆掳掠,掠得许多汉民为奴,范文程也在其中。范文程在镶红旗下当了九年奴隶,被迫归顺了后金。由于他才华出众,以后逐步得到重用。
不管是主动投靠还是被动归顺,总之范文程很早就为后金效力了。公元1622年,范文程跟随努尔哈赤参加西平、广宁之战,他作战勇敢,善用计谋,受到努尔哈赤赏识,把他留在身边,参与谋划大事。范文程崭露头角。
皇太极继位以后,也很器重范文程,任命他为书房官,作为身边谋士。皇太极每次出征打仗,都让范文程跟随,参与军机。范文程足智多谋,献计献策,逐渐成为皇太极的亲信。
范文程虽然是儒生,但长得相貌堂堂,身材魁伟,倒像是一员虎将。他随军出征的时候,临阵不惧,披甲上马,奋勇冲杀,亲手斩杀了不少明军。在偷袭北京战斗中,范文程率部攻占大安口,为清军破关开辟了道路;在围攻大凌河战斗中,范文程不顾个人安危,单身匹马前去劝降,说服一批明军归顺。范文程随军征战多年,屡立战功。
范文程对清朝忠心耿耿,他利用汉人的有利身份,凭借能言善辩,说服了许多明军将领来降。在劝降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过程中,范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范文程又劝降了洪承畴,立下大功。
范文程虽然是汉人,却得到皇太极、众贝勒和满族将领的普遍信任,在组建汉人八旗的时候,几乎众口一词地推荐他担任旗主。皇太极笑着说:“范先生有治国大才,当一旗主,岂不大材小用了?”
皇太极看得没错,范文程满腹经纶,有安邦济世之才,皇太极打算靠他辅佐治理国家。皇太极推行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一系列新政,大多数出于范文程的谋划,使大清出现了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