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角读清史-16、战松锦摧毁明朝防线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新视角读清史> 16、战松锦摧毁明朝防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6、战松锦摧毁明朝防线(1 / 2)

战松锦摧毁明朝防线

公元1640年至1642年,明清双方在辽西展开了一场生死大决战,史称松锦之战。结果,明朝大败,坚固的关宁锦防线被彻底摧毁,明军主力损失殆尽,关外全部落入大清之手。

在长达两年的松锦之战中,皇太极胸怀全局,运筹帷幄,精心谋划,他采取围点打援、断敌粮道、途中设伏、攻坚克敌等一系列灵活战术,取得了辉煌胜利,展现了皇太极高超的战争指挥艺术,是他一生军事生涯的精彩之作。

松锦之战首先是从围困锦州开始的。锦州位于辽西走廊东端,是关宁锦防线的先锋,处在清军南下的咽喉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锦州城池坚固,清军曾经多次攻打,均未攻克。

锦州守将叫祖大寿,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祖大寿是宁远人,出身将门,曾经跟随袁崇焕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战功卓著,成为袁崇焕的心腹大将。

袁崇焕含冤入狱后,祖大寿悲愤交加,私自率部离开北京,回到宁远。袁崇焕在狱中给祖大寿写信,劝他以大局为重,返回战场。祖大寿敬佩袁崇焕,于是领兵返回,继续与清军作战。后来,祖大寿奉命镇守锦州。

公元1631年,祖大寿带领部分兵力去修离锦州不远的大凌河城,不料被多尔衮率军包围。清军围城三个多月,大凌河城弹尽粮绝,无法坚持了。皇太极素闻祖大寿忠勇,多次劝他投降。祖大寿走投无路,为了保全城中军民,不得已出城投降。

祖大寿到了金营,皇太极很高兴,率众贝勒和大臣一齐出营迎接,以女真族最高的礼节相见,并大摆宴席款待。祖大寿表示,自己妻儿均在锦州城内,他愿意回去夺取锦州城,献给大清。皇太极同意了。

不料,祖大寿是诈降之计,他回到锦州以后,立即组织防御,继续对抗清军。郑亲王济尔哈朗、豫亲王多铎气不过,领兵来打,结果大败。此后,祖大寿坚守锦州数年,清军不能越过。

清军将士深恨祖大寿,说他出尔反尔。皇太极却说:“祖太寿忠于他的主子,又挂念妻儿,违背诺言,可以理解。像这样的忠勇之士,迟早会为我所用的。”祖大寿回锦州的时候,把儿子祖可法留在了清营,皇太极一直以礼相待,没有为难他。

皇太极在推行一系列新政、大清进一步强盛之后,决定举兵南下,再攻明朝。这一次,皇太极相信,他已经有了足够的实力,一定能够摧毁关宁锦防线,歼灭明军主力,打开向关内进军的通道。

公元1640年3月,皇太极把济尔哈朗、多铎两位亲王召来,命令他们率军包围锦州。二人大喜,他们痛恨祖大寿诈降,又吃过败仗,一直想报仇雪耻。

多铎摩拳擦掌说:“早就该收拾祖大寿那小子了,如今我军有了红衣大炮,攻破锦州城不在话下。”多铎是努尔哈赤的第十五子,时年二十七岁,血气方刚,勇猛善战,是清军的重要将领。

皇太极摇着头说:“拿下锦州城,只是小菜一碟。朕要布一盘大棋,以锦州为诱饵,吸引明军主力前来,一举歼灭。你们的任务是围而不打,但也不要让城内明军突围跑了。”

济尔哈朗、多铎领命而去,迅速包围了锦州城,拉开了松锦之战的大幕。清军在锦州城外建起数座营垒,深挖濠沟,树起栅木,将锦州围得水泄不通。祖大寿几次组织兵力,试图冲破清军包围,均不奏效,只得在城内坚守。

清军为防止士兵疲劳,分为两批,每月轮换一次,又在离锦州不远的义县屯田,建立了后勤补给基地,以作长久之计。清军围城一年,锦州城内即将断粮,无奈只得向崇祯皇帝求救。

这个时候,崇祯皇帝正在全力对付李自成的起义军,兵力短缺,但锦州不能不救,锦州一失,清军就会大举南下,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崇祯皇帝狠狠心,东拼西凑了九边重镇十三万兵力,准备投入东北战场,这几乎是明朝在北方的全部家底了。可军队缺乏主帅,崇祯皇帝又咬咬牙,把他最信任的大将洪承畴从西北战场调来,任命为蓟辽总督,让他率军去救锦州。

洪承畴是当时明军数一数二的大将,堪称中流砥柱,他在西北战场征战多年,曾经将李自成的起义军打得只剩下十八人,威名远扬。洪承畴临危受命,不敢怠慢,立即奔赴东北战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