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那些比较大的地主,他们原来的土地原本并没有连成一片,而是由大大小小的许多地块组成。现在接受了土地补偿之后,田地并没有减少,而且彼此连成一大片,无论是耕作还是浇灌,都比原来方便了许多。官府补偿给他们的土地都是比较平坦肥沃的好地,比有些人原来的土地更好,也就没有多少人愿意再为这些小事去伤神了。
只有那些原本比较大的地主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他们的土地再也招不到佃户了。而雇佣长工的价格更是高得令他们绝望。如果仍旧按照原来的方式经营的话,他们手中的土地非但赚不到什么,反而有可能会亏本。
地主之中毕竟有见识的人比较多,对比一下前些天在互助会救济下过的日子就发现,互助会治下的平民地位和收入都上升了许多,加上现在战火刚过,人口紧缺,他们找不到人经营土地就不足为奇了。
更令他们无奈的是,互助会并不会因为他们招不到人就免了他们的田税,而是通知他们从他们申报了田地的所有权之后的第二年——也就是明年——开始就要全额交纳皇粮国税了,虽然只是在足额的基础上加两成征收,但土地上种不出庄稼来,这田税从哪里来?
更令这些地主们难以理解的是,申报了田地之后,田地是不允许撂荒的,否则会被处以罚款,这罚款的数额可就比田税还要更高!这不是不让人活吗?
华夏文化中流传下来的一个观点是民不与官斗,这互助会不管是不是皇帝设置的官职,现在既然归他们管,就要守他们的法,还是想办法解决问题才行。
地主们很快想到了占了他们田地的那些所谓的农场,他们是怎么经营的?
地主们或者单独前往,或者搭伴壮胆,纷纷到附近的农场里面去取经。那些农场主们倒是并不在意为这些保密,把他们集中经营、大量使用牲畜和新式农具,以及雇佣农业服务公司的办法一一讲给了这些地主。
地主们了解到那些农场也是高价雇佣农业工人,心里也就平衡了许多。按照这些农场的办法经营大片土地,还是有很大希望获利的。尤其是种植那些新作物,收益可能还会更高一些。但是肯定不如当初他们把地佃出去利润那么高。
这些地主们几经辗转,有人最终还是交出了自己的那点土地,改成了现金补偿,打算从事其他生意。也有人通过从青岛时得到的消息,或是从农场里听到的办法,找银行贷款购买了更多土地,准备按照农场的办法经营。更有人仍在咬牙坚持,或者亲自耕种,或者请农业服务公司耕作,期待着有朝一日政策发生变化。
没有出售的无主土地还有不少,互助会同样将这些土地划分成或大或小的农场,然后按照当初在胶州时的模式亲自经营。
这些类似于“国营”的农场自己雇佣的农工更少,将多数工作都委托给了农业服务公司。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是章泽天一直以来的理念,这样经营的农场收益反而会比雇请更多工人的农场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