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互助会的棉花集中种植在平壤平原和济州岛上,今年种植的总面积达到了7万亩,等今年的棉花收获之后,已经提前在大同江畔建立起来的纺纱厂和织布厂应该都可以开始运作起来了。
现在刚刚收复的胶莱平原北部和登州、黄县的土地已经开始进行丈量规划,已经完成规划的平原中南部地区的第一波土地拍卖工作,也即将开始。
现在互助会的会员之中,对互助会搞的这个土地拍卖的热情还是相当高的。此前会里曾经先后组织过朝鲜特区、济州岛和胶南县的备倭千户所土地拍卖,凡是拍到了土地的人,基本都看到了其中利润的可观。
这次要拍卖的更是胶莱平原上相对最好的土地,不少人都摩拳擦掌地做好了准备。
按说互助会成立时间不长,除了章家之外,有实力购买大片土地的并不多。何况在拍到土地之后还要招募工人、购置农具、牲畜、种子、肥料等,需要投入的资金相当不少。
虽然在港口工业区、清川集边贸或舟山自由贸易区开办了工商业企业,或者购船做海运的人不少,也都赚到了以往难以想象的银币。但是这些还不足以支持他们一次性购买上千亩土地,做个大地主。
那些此前在济州岛或朝鲜特区购买了土地的新地主们,资金更是尚未回笼,更没有财力再购买更多土地。
章泽天早已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让银行特别推出了针对这次土地购置的贷款业务。互助会银行成立以来,类似的贷款已经推出过多次,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模式,互助会之中也有不少人从中品尝到了甜头,所以这次申请贷款购买土地的人极多。
就在这种热烈的商业气氛中,第一批拍卖的胶州卫的十一万亩熟田,被划分成了大小不等的80多块,在短短的一天时间之内就被买光,总款项达到了200万元以上。
当然,这些银币多数都来自贷款,并没有将真正的银币支付出来,而只是在银行的账上走了一遍,从银行账户进入了互助会的账户而已。
这个价格相对于此时的地价来说,明显是有些偏低的。只是这次互助会一次性拿出来的土地数量太多,直接将价格拉低了一大块。
参与拍卖的人基本都是互助会的会员,主要是来自即墨和胶南两县的一些地主大户。之所以说“基本”,是因为有几片土地被外来的人拍走了,其中就包括最早与互助会合作的那几名徽商。
以汪孚成为首的四名徽商为肴记收购徽州特产,很快就还清了章泽天的借款,然后经过几年经营,总资产已经达到近十万两。他们四人在发财之后并没有拆分开,而是效仿互助会下的一些企业,成立了一家名叫新安商贸的股份制企业,连退休回乡的盛先生也被他们拉着入了一股。
这次他们得知了这边有成片土地拍卖的消息,一下子拿出三万多元,拍下了将近两千亩地。徽州山多地少,土地十分稀少,当地人对土地的感情比文朝其他地区更浓厚,徽州富商在外地购置田产也成了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