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泽天对这种论调嗤之以鼻,人口正是此时互助会最紧缺的资源,现在有现在的难民直接入境即墨,怎么可以不接收?
尤其这些难民之中,多数都是最容易掌控的妇女和老幼,而且成年人里面的男女比例更是女多男少,可以大幅度缓解互助会内部男女比例失调的危机,正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章泽天让人在胶南县搭建了几处大型难民营,将难民们收容到其中。难民营里用窝棚安置难民,并给难民们分派了简单的工作。
难民在难民营里可以获得基本温饱保障,其中六十五岁以上老人和十二岁以下儿童享受的是完全保障,食物按集中就餐原则,可以凭入营时领到的证件到专用食堂就餐。
而中间年龄段的属于壮年人,需要从事适当工作才能享受吃饱饭的待遇,否则每天就只能得到一个黑饼子,勉强维持性命而已。
令这些壮年人无奈的是,难民营提供的工作机会并不是充足的,他们之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根本分派不到工作,也就只能挨饿。
倒不是互助会没有足够的工作让这些人做或者没有足够粮食给他们吃,之所以这样做的目的是引诱这些难民移民到海外去。互助会给出的移民条件之一就是保证到海外之后全家都能够吃饱穿暖。
现在互助会为这些难民提供的待遇还是相当有说服力的,加之这些难民中原来有不少人生活在即墨附近的几个县,多少听说过互助会的会员待遇,所以移民工作并没有遇到想象中的那些困难,主动要求移民的人家还是不少的。
互助会所有船只在难民开始到达的时候,就进入了满负荷运转状态,全力向济州岛运送难民。总数超过二十艘大船不停工作,截止到三月底的时候,已经有四万多名难民被运到了济州岛上。
开始时,叛军一直小心地在半岛北部活动,到三月底之前都没有骚扰到即墨与胶南,默契地与互助会井水不犯河水,甚至连逃往即墨的难民都从不阻拦。
双方也不是真的没有接触,自卫队的侦察兵在外出侦察时曾经与叛军多次发生冲突。不过侦察兵都是一人双马,又是第一批配备了短管枪的队伍,他们五人左右一组,即使遇到几十名叛军,也有一战之力,损失很小。经过大大小小地冲突之后,叛军也认识到了自卫队不好惹,战斗便渐渐少了起来。
四月初,双方的第一次正面战斗终于打响了,起因是位于即墨胶南交界处以北十五里外的胶州卫。
自从后金入侵与辽东兵叛乱开始,胶州卫便失去了指挥,无论济南的朱大典,还是登州被俘的孙元化都没有办法再给胶州卫下达明确的作战指令,胶州卫指挥使便也落得清静,将手下的正兵都集中了起来,不算缺额的话也有一千多人。
知道自己手下这些卫所兵只能拿来装装样子,真正打仗肯定是不行的,便趁着叛军忙于北部地区控制的当口,将兵力朝南转移,一直来到互助会地盘之外,受到自卫队的阻拦才停了下来。
经过与互助会的一番沟通,互助会这边同意接收胶州卫的非正兵军户,于是手下的几万名军户家眷就都转移进了胶南,占据了一个单独的难民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