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章家的粮饷足额送到,而且货物的价格也公道,给岛上众人留下了相当好的印象。他们被登州水师的高价粮食和大清漂没给弄怕了,此时遇到章家这样实在的人,唯恐以后再也找不到,此时心中已经有了在购买粮食时让些利给章家的念头。
船上的人十分拥挤,幸好返回时赶上东风,基本处于半顺风状态,只用了短短两天时间就回到了青岛,停泊在胶州湾西侧胶南荒地那边新修建的一座临时码头边,将船上被摇得晕晕乎乎的辽民卸了下去,然后就返回青岛主港了。
胶南临近港湾的荒地都已经完成了初步的整理,这些整理工作是由那些接受训练的流民和新兵完成的,有一小部分的土地上甚至都已经种上了庄稼。这第一批辽民就被安排在了这些已经长出庄稼的地块旁边。
这700多人基本都是一家一家的人家,到达胶南之后便成为胶南农场的第一批农业工人,而这些人家之中的孩子,则被安排进胶南书院读书。
这些新开荒的土地,章泽天是不会像其他地主那样佃种出去的,他要完全自主经营,以便大幅度提高劳动效率和亩产量,在收获更多粮食的前提下节省出来更多的人力投入到工商业和自卫队之中去。
现在这片新开荒的土地上种植的是比较养地的黄豆、黑豆和苜蓿,这些豆科植物有固氮作用,可以提高土壤之中有机物和氮含量,而且收获之后也能够为耕作必需的牲畜提供一部分饲料。
这些辽民到了这里之后发现他们似乎落伍了,这里的地主实在太阔气了,简直就是在败家。
他们这些人成为农工之后,便有每人每月六钱银子的薪俸,而且上工还管一顿午饭,不但纯粮食做的真正饭食管饱,而且还有带油水的菜肴,更夸张的是,每天中午都有肉食或鱼,这样开荒种地,收上来的粮食能赚回本钱么?
再说开荒,竟然不让他们烧荒,而是要用一种牛或驴拉的割草机先将荒草割掉,割下来的荒草肥嫩的会切碎后混上麸皮或米糠,制成特别的“青贮饲料”,用来喂牲畜,牲畜不爱吃的则与粪肥泥土一层层地混合起来,制作什么堆肥。把这些荒草直接翻进地里,不是一样能够肥田么?像这地主这样做,要多费多少人工?
说起牲畜,这里无论是割草、翻地、运送肥料饲料等等,只要是比较耗费力气的活计,都会有牛或驴来完成,光是给他们这些人开荒使用的牲畜,就有一百多头,为了饲喂这些牲畜,几乎每天都要用船从这胶州湾对面运一船草料过来。也不知道这主家从哪里弄来这么多的牲畜,还能有这么多的草料来喂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