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持续了几分钟,然后就停了下来,众人显然已经熟悉了试验的流程,有人取出木盆里面得到的精矿样品,放进一台手摇离心机里面甩去水分,然后称重。有人则用类似的办法取出下方木盘里面的尾矿脱水称重。然后又有人用套在一个铜套里面的大磁石在精矿与尾矿里面吸出纯净磁石,同样称重,最后再计算产出率和损失率。
有一个人在旁边专门负责记录,试验时间地点目的过程和结论都有明确的记录,各项参数记录得更是详细。这是章泽天给他们准备的试验记录方法,通过这种记录可以得出不同试验状态下的成果,最后通过统计的办法找出最优的工艺参数。
大家对选矿效果显然不太满意,纷纷出言讨论改进的办法。试验是有精确计时的,计时工具就是章泽天当初从南通四海商行明大礼那里买到的那台西洋大座钟。那台座钟已经被章泽天带人修理好了,现在能够勉强维持工作。
通过日昝对比确定出,这台座钟每天的误差大概有几分钟的样子。这种误差并非是固定的偏快或偏慢,而是无规律的误差,时快时慢,章泽天猜测应该是零部件的加工精度不足引起的,或者轴承的摩擦力也是帮凶之一,只能等他们的加工工艺水平上去了再想办法了。
这台座钟已经被拆解之后画下了详细的图纸,机械部门有几个人正在研究更适合制作这东西的材料和工艺,也已经复制出来几台样品。只是复制样品的误差更大,大家都在找原因加以改进,估计也快出成果了。
不过这台座钟的准确度虽然不高,用来做这种试验的计时器却已经足够了。章泽天估计,目前全世界上使用这种钟表作为这类机械试制的计时器的,恐怕都只有他一个。
在这个时代,西方已经能够制造这样的钟表,只是限于加工水平,质量如何完全靠赌,而能够达到实用水准的,也基本都被达官贵人当作奢侈品收在家中,应于科学试验的还基本没有。
那些座钟试验品里面精度最高的一台,每天的误差大概在十分钟之内,章泽天觉得已经能够满足日常使用要求了。他让人使用珍贵的木材精雕细刻地制作了漂亮的外壳,又配上大量的宝石金银装饰,把那台座钟打扮得金碧辉煌的,打算送到南通肴记的拍卖场去。他心里发狠,这台连装饰珠宝都算进去成本高达一百多两银子的座钟如果不能拍出五千两以上的价格来,是绝对不会出手的。话说这种坑有钱人银子的机会要是都抓不住,那是要遭报应的。
章泽天看试验已经告一段落,把主持试验的花秉义叫了过来,问起选矿机的试验情况,花秉义道:“三庄主,我们这选矿机已经改进过几次,但是最终得到的精矿纯度还是不太好,像今天这样的初筛,得到的精矿沙里面至少有一小半的泥沙。如果再筛一遍的话,也只能得到纯度80%的矿沙,很难再提高了,即使我们放弃最终的收获率,也不会高于九成。是不是我们最初的方法就有问题?现在我们想找一些新人加入进来,或者让外行的人给出些主意,看能不能找到一条新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