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家在扫平了福建沿海之后,开始朝广东沿海发展,势力范围靠近福建的刘香首当其冲,一场大战下来,被郑芝龙消灭了一小半船只和人手,只能退到珠江口外岛屿。
吃了败仗的刘香派人联络了诸彩老,希望合作对付郑家。出于兔死狐悲的想法,诸彩老基本同意了刘香的合作请求。不过即使是两家联合起来,也不一定能够抵挡住郑家的攻势,他们只能另辟奚径才行。而他们选定的方向正是针对郑家的经济命脉发起进攻。
郑家基本控制了福建沿海的一切对外贸易,包括景德镇的瓷器和从福建出海的丝绸、茶叶等,不过诸彩老和刘香不可能从福建沿海动手,那简直就是给郑家送菜上门。
若从外部动手的话,他们的首选目标就是日本航线。此时大文朝通往日本的航线基本都是从福建出发,而日本方面正式对外开放的贸易港口也只有九州岛最西端的平户港,郑家在这两端都有相当的势力。
郑家的丝绸绝大多数都销往平户,还有大量的瓷器与茶叶也会经平户销到日本。正因如此,诸彩老和刘香便把目光放在了这条每年给郑家带来一多半利润的航线上。
只不过郑家的船队由多艘大船组成,诸刘又不清楚日本官府的军事实力,不敢冒然采取暴力手段,便决定先用贸易竞争的办法尝试一下。
这次二人分别准备了一些货物,各派两艘大船驶往日本,最终在福岗将船上所运的糖、铁器和来自南洋的香料、宝石等销售了出去,换成日本特产的刀、扇子、铜料、硫磺等特产。刘香方面的船装载着刀和扇子等物直接返回广东,而师本昌想起自家大掌柜的叮嘱,按照从和记糖行拿到的章家商品需求明细,采购了铜料、硫磺和大米,绕过朝鲜半岛向西航行,来到了青岛。
对于师本昌运来的这些货物,章泽天极为重视,不仅按照最新的采购目录免除了新规定的“关税”之外,还免除了船只靠港的引水和驻泊费用。同时为这批货物开出了高价。
铜料6钱一斤,稻谷一两八一石,硫磺五两一石,这两船货物就卖出了两万多两银子,让师本昌赚了一倍有余。
按照传统说法,“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粜”也就是说长途贩运米粮之类低价商品,是不划算的。但是这个说法并不适用于海运。
海运时,船上装载的货物多是高价商品,重量和体积不大,就需要额外的压舱货。海商们当然不会笨到用石头压舱,于是粮食就成为比较理想的压舱货物。